近段時間,從政府到民間,從個人到公司,都在談論升級。不管是產業升級,還是消費升級。“升級”一詞成為今年當人不讓的年度熱詞。升級意味著改變,意味著需要創造新的規則。那么在一線白酒集體復蘇,中小酒企慘淡經營的現狀下,如何在這個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中,通過具有創新性的產品來出奇制勝?
既然產品創新是基于消費的升級,那么我們首先來了解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最直觀的是品類的升級。什么是品類升級?舉個例子:以前蘋果是送禮之品;后來偶爾買點作為零食;現在是家庭常備,經常選擇進口的、有特色的。
同樣,白酒在計劃經濟時代,是普通百姓在過年節時憑票的購買稀缺品;在改革開放初期,物質相對豐富。市場是賣方的,基本是廠家提供什么,消費者買什么;
現在,白酒被新生代(80/90后)視為不時尚、不健康的代名詞,這白酒品類升級。不難理解,以青春酒自稱的江小白的局部興起,以健康為核心的勁酒的成功,都讓眾多酒廠羨慕不已。這是在消費升級大環境中,迎著品類升級的風口而成功的案例。
品類升級的背后是產業的升級。在互聯網盛行的今天,產業升級最大好處是:讓企業知道了,誰在消費我的產品。有非常明確的消費行為,可以實行精準的營銷。
但是,產業的升級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同時,目前眾多的中小區域的白酒企業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暫不多說。
第三個消費升級在品牌方面。品牌決定了消費水平和價格,同樣也決定了消費者。品牌升級在各種行業中案例不計其數:芳草消失了,六神繼續前行。
白酒行業最成功的,也是這段時間的最熱的品牌——藍色經典。洋河酒廠在升級品牌之前,未用之前的品牌,而是重新命名了一個高端品牌,藍色經典本身就是對洋河的升級。而藍色經典自身也開始升級,從海之藍開始,經過了較長時間,升級到天之藍;但是天之藍沒用多長時間,直接升級到了夢之藍;
而夢之藍一直在不斷通過大事件拉升品牌形象,從08年“爭金奪銀,中國加油”的奧運會到09年的國慶間的“海天夢想,中國力量”,再到今年的進駐G20峰會,一步步提升品牌的高度。同時也帶動企業大品牌不斷地升級,安徽的古井也一樣,年份原漿就是他的升級品牌。
從消費升級的三個核心要素我們就可以清楚看到,一個產品的升級或者創新的成功,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僅僅從外包裝的進行升級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僅是開始。只有結合了三個核心的要素進行升級,才能夠創造出企業需要的戰略大單品,帶動企業品牌實現升級。
結合消費升級的核心要素,當下白酒企業產品升級和創新也應從這里出發。
第一,研究白酒的品類升級。當下行業最熱的莫過于健康白酒,個人認為這是偽命題。就像藥,都有副作用,你能說有健康藥,和不健康的藥嗎?顯然不能。
對于酒精類的飲料,過量都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對于目前所有有“小藍冒”類的產品,其功能說明清一色才是“增強免疫力”,何況還沒有“健字號”的白酒呢!
那么在健康流行的當下,白酒是否就和健康無緣呢,也不必悲觀。在量上要提倡適度,在身體接受范圍內還是健康的;第二是降低酒體本身的有害物質。
如:重金屬、雜質、農藥殘留等。這些是目前沒有向消費者公開的秘密。如果評判酒水的好與不好,不應僅在口感或者飲后舒適上,這些是基本條件。但是,重金屬、雜質、農藥殘留等,不僅需要人的技術,還需要器的技術。如果有企業能夠在這方面將其放大,形成特色。這才是白酒界最大的健康,而非添加各種提取物。
在產業升級上,工業4.0并不適合整個白酒制造生態鏈。前幾天看到一則消息:機器釀酒可能近幾年就要實現,而水井坊早就在用電腦采集發酵等數據。這對手工釀造的白酒行業可能并不是好消息,我們有太多的行業被大工業改造之后已經失去了原有的中國味道,啤酒就是案例。
白酒企業在產業升級也是大有可為,可以利用互聯網,實現對現有客戶全數據分析;建立相應的中心,把控上游的供貨企業,保障產品質量。當然,這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實現的。但是,利用網絡分析、研究消費客戶,實現價值最大化的技術已經成熟了。
第三,踐行品牌的升級。品牌升級成功,產品一定是成功的。很多企業在產品升級后(主要是外包裝,酒體上改變并不大),品牌一直未有大的升級。在沿襲了原有的品牌名的同時,也用原有品牌推廣模式推廣高度和。
這樣在消費者心智中,新品和老品還是一個樣,從選擇的成本上考慮,在沒有充分了解新品的前提下,選擇老品的風險更小。二是品牌也有升級,但是,升級的高度有限;且,長時間停留于同一個層面,這樣會慢慢在消費者心智形成固化,一旦錯過最佳時機,升級也就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