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我們不斷推崇白酒酒莊的運營是出于職業的需要,其實背后還隱藏著我們對于當代消費者公關的困惑與銷售破局思考,歸根結底是我們認為,當代酒類消費已經從渠道推薦、廣告號召等單一模式轉變為消費者體驗為核心的復合模式時代。具體到白酒酒莊體驗層面,就是“五味體驗法”: 酒莊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的方式與消費者建立連接,從而引導消費者認知,促進品牌傳播與產品銷售的一系列活動! 五味本身就是人類建立事物認知的基礎方式,它決定著人們對于某一事物的辨識與認知,并且深深影響著人們的評價態度,因此酒莊“五味體驗法”就是要深挖酒莊的體驗價值,建設體驗場景,強化體驗深度,擺脫語言邏輯的單一性,透過更多消費者的感知、體驗信息的方式,來幫助酒莊形成豐富的消費者認知。
視覺,酒元素的畫面感;
中國酒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廣大消費者,所以酒莊一定要拋棄廠家思維,從消費者角度來思考展示的內容,消費者平時也許接觸最多的就是廣告與產品,因此酒莊要提煉核心符號,并且把中國酒的釀造、消費與娛樂三大場景通過視覺化的系統表現,讓消費者在整個酒莊里面形成畫面感,從而建立企業形象與品牌認知。 很多所謂的酒莊毫無美感,完全是一個冰冷的工廠,這樣的生產型企業很難在視覺上引起消費者關注,更不要說形成記憶點,因此酒莊的視覺化建設一定要有儀式感與生活的美感!
聽覺,口語化的生動故事
消費者進入酒莊是來放松心情,獲得愉悅感的,少有人會對于那些生硬的專業術語與與己無關的知識抱有太大的興趣,因此在白酒酒莊的語言上除了標準化的禮節性語言,所有的品牌故事、技術優勢與產品體驗都應該是口語化與故事化,實踐證明,無論是從新奇感還是知識性,口語化與故事化的陳述方式都更加容易被接受與記憶。 酒莊的聽覺氛圍一方面要解決環境音的匹配問題,營造舒適的游覽環境,另一方面要把所有對話與講解盡量的以小典故,小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
嗅覺,濃郁的沉浸式感覺;
實際生活中,嗅覺是人們形成記憶聯想的關鍵誘因,人們總是能夠因為一種特殊的味道而回憶起特殊的場景。對于酒莊來說,濃郁的酒香自然是需要重點體現的嗅覺特征,無論是釀酒的酒糟味道,亦或是窖藏的陳香,亦或是酒品的酒香,都是酒莊不可獲取的嗅覺體驗。 其次對于兼具多重功能的酒莊而言,不同的場景需要不同的嗅覺來烘托氛圍,譬如休息庭院的芳草香,品鑒區的詩書香,陳列區的古木香,餐飲區的飯菜香等等,都是突出歷史感、年代感與傳統工藝的重要內容。
味覺,清晰的口感體驗;
參照我們對于酒莊的場景設置理念,味覺體驗貫穿整個酒莊的環節,從原酒的品嘗、老酒的品鑒、酒類衍生品的獵奇等等,都是需要讓消費者留下清晰的口感體驗。 喝酒,特別是白酒,是一項需要長期培養的味覺享受,目前大多數消費者都是被動式飲酒,對于白酒存在著抵觸心理,因此酒莊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通過不同的場景設置來完成消費者的“改口工程”,而味覺是最直接有效的感知方式之一。 酒的品質高低需要消費者親自品鑒區分,這就需要不同的產品味覺來對比與參照;酒的風格特色需要消費者親自品嘗認同,這就需要專業品酒師的引導與教育,同時餐酒不分家,酒莊所代表的的區域飲食文化需要消費者親自體驗,這些都需要酒莊在味覺方面的細致工作。
觸覺,生動的肢體接觸;
人類的認知建立自有一套信息識別系統,而肢體活動是非常具體與醒目的信息標識。酒莊的運營涉從入廠,參觀過程,互動項目等都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體驗感受。 在具體的酒莊時間過程中,我們認為首先是游覽的肢體動作要標準化,各種場景的介紹要形成幾套簡單的動作,重復性強化消費者記憶;其次是品鑒、調酒、封壇等場景的動作要有儀式感,配合著畫面與聲音形成系統化,從而增強代入感;最后是醉酒屋、投壺、詩酒等娛樂場景的動作要符合安全規范,從而提升整體酒莊的管理標準,營造酒莊的品質感。
寫在最后。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酒莊的成功重在體驗,而體驗的成功核心在消費者“五味”的調動,而這一切都取決于詳實的規劃與日常的培訓。知易行難,我們會與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