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阿里巴巴發布了一則“40萬年薪,老年廣場舞KOL(關鍵意見領袖)”的招聘公告,隨即引發全網熱議;ヂ摼W營銷渠道的變革,把KOL這一職業推向了全新的認知高度。
如今,酒類流通渠道也在改變,名煙名酒店背后的團購渠道成為趨勢,而團購渠道的原點,就是KOL。
渠道之變、產品過剩、消費群體過于細分……如是種種,讓部分酒企重視起KOL的開發來。雖然KOL對于酒水行業來說并不陌生,但長期以來,并未形成明確的操作辦法和衡量標準。鑒于此,微酒記者挖掘了一些業內KOL開發的成功案例,試圖從中找共性。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01、常見的KOL開發五部曲
長期為某濃香白酒品牌服務的吳女士告訴記者:“酒企現在已經越來越重視KOL的培育工作。他們認為,這些人是銷售過程中價值形成和交換的源點,也是銷售工作的著力點,通過KOL,能夠實現在空白市場的迅速起勢。”
吳女士介紹了她所服務的品牌的做法:“主要是通過針對性的營銷活動來吸引消費者參與,從而達到化零為整的目的,并從中挖掘有潛質的KOL。”
經微酒記者調查,目前酒企對KOL的開發操作大同小異,可以總結為五步。
第一步,找準與產品特性相匹配的目標群體,對區域的地方商盟/企業、單位、學校、地方名人、核心組織等進行信息收集,辨別;
第二步,策劃針對性的營銷活動,吸引目標消費者參與,如籃球、釣魚、高爾夫、游艇等;
第三步,區域宣傳,利用地方名人的帶動效應,在地方媒體、核心餐飲、煙酒店等渠道發布活動和招募信息;
第四步,開展品鑒會、精英薈等活動,傳播品牌文化,進行產品口感培育,培養產品忠實粉絲;
第五步,定期維護,給予KOL相關政策支持。
同時,吳女士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給出了三點心得:一是目標群體精準,培育才有效;二是營銷活動有價值,才能讓消費者有興趣,甚至是帶朋友來;三是品鑒會的整體設計要有質感,產品體驗部分要著重。
02、鑒賞會成為核心陣地
某青花郎經銷商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對參加鑒賞會的消費者,已經有比較高的要求了,只有愿意成為核心聯盟商或是單位、學校、企業這樣的團購型消費者,才有機會深度體驗,這是公司從近百場鑒賞會中總結出來的。有實力且愿意成為聯盟商的消費者,本身就具備比較好的圈層資源;而團購型消費者自身就有采購需求,他們對品牌和產品品質很重視。對這兩類消費者進行開發,才能真正意義上帶動消費,他們的‘帶頭’引導作用很大。”
據了解,除了在活動準入上有相關要求外,青花郎對鑒賞會的要求也非常高。首先,場內外的環境布置需要突出“青花君子”的古典韻味,從而彰顯青花郎的鮮明特色;其次,整個活動流程環節的設置必須具備吸引力,包括品牌故事、公司戰略、品質戰略的視頻宣貫引導、產品走秀展示、獨具四川文化特色的表演穿插、游戲互動等;最后,產品品鑒環節的過程規范、嚴密,確保達到口感培育的效果。據該青花郎經銷商透露,受邀參加活動消費者,大多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品鑒會的各個體驗環節,就是我們消費者的培育過程。這些最終留存下來的核心消費者,也就是各自圈子里的KOL。他們是我們后續重點跟蹤和維護的對象。為增強黏性,公司為他們配套了酒廠旅游、俱樂部VIP會員、產品優惠等權益。”某市場業務人員告訴微酒記者。
以品鑒會來培育KOL是目前的主流,同時,微酒記者也了解到,上述舉措雖然有時效果不錯,但也存在大投入、廣撒網,從而造成無效率偏高的問題。此外,開發KOL之后,不少企業除跟蹤維護外,并沒有明確后續的操作方式。
03、雙解KOL燃眉之急
控制成本,提升開發有效率和價值最大化是KOL目前的兩大癥結,微酒記者通過多方采訪,歸納出了兩點解決辦法。
第一個解決辦法是通過異業合作來提高開發投入的有效率。目前,業內的KOL開發主要是通過品鑒會、鑒賞會來實現,但同時也伴隨著場次多、費用投入大,收效微的現象。
有經銷商指出:“以往辦鑒賞會,多是通過自己的人脈來進行圈層開發,同時,廠家又對品鑒會的場次有硬性規定。但一個人的圈子畢竟只有那么大,來來回回也始終是那一撥人,實效差,浪費也大。”
針對這種情況,有專家建議:異業合作是降低營銷費用、擴大消費圈層的有力手段。此外,開發成本控制也可以通過兩個方向來考慮:首先,企業自身可以做好鑒賞會的成本控制,制定出可復制的模板;其次,整合異業資源,不僅可以各取所需,分攤市場費用,還能擴大消費圈層。
而另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指出,KOL開發在投入時還應注意兩個方面:其一是品鑒、團購活動要配套銷售政策,力求產生銷售效果;其二是跨界行業應與產品定位相匹配,具備消費能力。
至于第二個解決辦法,則是明確KOL的權益與義務。
從青花郎的操作模式來看,通過自己購買和帶動消費達到一定量級的核心消費者,企業將會給與不同等級的優質會員服務和政策權益。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只是明確了準入的標準和入會后享受的權益,對于KOL的職能和任務,則沒有明確的相關指導。
有專家認為,對于正式的KOL,企業應該出具合理的任務考核標準。例如每年應組織多少場有效的鑒賞會;組織圈子成員到廠區旅游,增加對企業的了解;量化帶動消費的任務等。憑借這些考核指標,來實現會員等級的升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和KOL的深度捆綁,發揮彼此間更大的作用;ù罅馀囵B起來的KOL,除了傳播品牌價值之外,也應在銷量上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