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在我們酒水行業中,經銷商和廠家業務員之間的關系,就是這么一種博弈共贏的關系,雖說終究目的是共同發展。但過程中卻是“相愛又相殺”。
01、老李的困惑
近日,河南某縣的經銷商老李又向我們血淚控訴某品牌業務員的“罪惡”行徑。事情是這樣的,老李呢,去年春季糖酒會剛剛接手了一款產品,一年下來,賣了近300萬,感覺這樣的牌子還是不錯的,本來今年計劃加大力度好好培養一下,誰想今年廠家新換了一名業務,搞得自己有些心里難受!
原來,這廠家新業務來了以后,不是幫助他積極地開發空白市場,也不是培育或調整不好的市場,反而先對老李的分銷商和自己下起了手,先是問自己有哪些產品沒有銷售或銷售不好,通知他公司計劃渠道下沉精耕細作開始尋找新的客戶,新產品以后可能要有新的客戶來做了。
這下老李可郁悶了。不是自己不想好好做市場,在他看來,一年功夫,不可能把所有新品都做得面面俱到,自己原本打算把其他產品在今年逐步導入的。可誰知道廠家業務員卻來了這么一手。“你們評評理,這個牌子要不是我在這個完全陌生的市場上重頭做起,哪有今天?這不是卸磨殺驢嗎?”
在老李看來,他完全能夠理解廠家的心思。“打開市場了,就想把市場化小、做細。但是,不是我沒有在做啊,你業務員應該做的是協助我一起做好分銷、終端、推廣工作,而不是稍有起色就催款催貨,上來就胡干。這類業務員趕緊換掉為好。”
02、老李不是個案
之所以關注該事件,源于在平時與經銷商的溝通中,老李遇到的現象并非個案。同時,我們也發現,有些業務員的行為并非代表著企業高層想法。在溝通中,我們發現,在酒廠都在呼吁渠道扁平化的今天,比如一個縣級經銷商,是很難與廠家高層進行溝通的,在他們眼里,業務員就代表著廠家的意思。然而,殊不知或許在政策實施的方法中還是會有所差異。
業內經常用“夫妻關系”形容廠商關系:一開始都是互相看對眼了才開始合作,后來在開發市場的過程中就開始“相看兩生厭”了。總少不了雞毛蒜皮,互相斗嘴,雞飛狗跳的情況。而對象的一方就是處于一線基層的廠方的業務員。
03、直面三類業務員
今天我們分享三種業務員的情況給大家支支招,盡量避免摩擦起火走向和諧生活。同時,也友情提醒如果您是這類業務員,最好及時對心態與方法進行調整,才能走得更遠。
一、壓任務型:月底了,我有任務,你必須給我打款,否則不給你報費用!這個月返利也不給了!
這種業務人員相對來說是比較強勢的,要么是品牌強勢,要么是個人背景強勢,要么是脾氣大本事小腦袋蒙。
道德經上講,上善若水,水隨行就勢卻能滴水石穿。經銷商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控制情緒不能硬碰硬,要請這位大爺看庫存了解一下月實際動銷多少;看市場,了解市場動銷情況,看公司流水賬確實沒有錢,擺事實講道理,咱們這個月做了多少次超市促銷活動?安排了多少人次的二次鋪貨行動?組織了多少次的商務宴請、意見領袖的品鑒?
要把百煉鋼化成繞指柔,相信一系列的動作做下來,一般的明白人就都能明白了,實在不明白的、腦袋蒙的那種類型也可以忽略不計了。最關鍵的是咱們辛苦折騰一天,晚上一起喝點酒吧,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問題是一頓酒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