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在國內的崛起,可以說是創造了資本寒冬下的一個奇跡,更創造了互聯網增長的神話。從滴滴打車借出租車在共享經濟領域成功之后,中國的共享單車市場在2016年也爆發出了強勁的生命力。ofo率先入局,隨后摩拜單車加入,繼而短短一年時間內,市面上先后就涌現出十幾家共享單車企業,而迅速聚攏了近5000萬用戶。除此之外,共享電動車和共享汽車還在不斷加碼布局城市共享經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就拿共享單車來說,如此龐大的用戶總量,驚人的日活躍度,這不僅是一輛單車,更是連接用戶的平臺。
在與時俱進的發展過程中,也只有互聯網能造就現象級增長和超級用戶群。當然科技推動時代變革的過程中,沒有企業敢忽視來自互聯網創新的挑戰,更沒有人敢無視互聯網的作用。畢竟,無論是大眾生活方式,還是消費方式,正在潛移默化的被互聯網侵蝕而改變。無數的企業都想借助這股大潮,或是強化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或是引爆社會口碑傳播,或是實現用戶購買轉化。正如當前如火如荼的共享單車行業,APP是一個“點對面”的用戶連接平臺,而每輛單車則是一個“點對點”的用戶連接端口。這種實效的連接本身對企業營銷推廣來說就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但關鍵在于如何利用并獲得最大效果。事實上,很多企業也在努力向“互聯網思維”轉化,利用前沿技術去嘗試各種全新玩法,包括產品、傳播、營銷、用戶溝通,甚至是互動體驗等。
然而多數企業對互聯網的應用,還停留在搞網絡事件營銷,或開發一個APP,或弄個微信公眾號,或找幾個大V公關一下。直白的說,這些方式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玩的,要考慮每個企業實際狀況。如果把互聯網思維當成所有事情都自己來做,顯然是耗時費力的慢辦法,很多時候可能企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后,最終收獲無幾。竟然大家意識到傳統營銷方式已經解決不了因快速革新帶來的影響,那就更應該打開思維,善于借東風。唯有以快止快,才能出奇制勝。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優勢整合,搭上那些正處在井噴式發展的平臺,順勢而為去實現戰略目的。就像搭共享經濟的順風車,企業能快速制造引爆聲勢,繼而培養用戶互動體驗,最終為自身平臺鋪墊。要問企業應該如何借勢熱火朝天的共享單車行業,客觀理性的分析,可以從用戶、傳播、互動、整合四個方面創造有效共享連接,建立企業和用戶真正的共享關聯。
1、平臺數據共享,圈層億萬用戶
未來商業發展核心有三個連接點:產品、渠道和用戶,前二者可以被企業有效掌控,唯獨后者是不可預測的。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贏得用戶才能贏得市場,才能贏得天下。用戶的主觀消費意識,正在倒逼企業快速創新,提供更人性化的產品或服務。而大數據能夠準確統計并分析出用戶的購買傾向和選擇行為,這為企業創新提供方向。企業有雄厚的實力,并不代表它能夠短期內撬動龐大的用戶市場,但互聯網平臺可以。就拿共享單車用戶規模來說,2016年共享單車用戶激增至1886.4萬人,預計2017年,我國的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將逼近5000萬。而到了2018年,我國共享單車的用戶規模或將突破一億,到了2019年將會增長至2億。5000萬用戶群,如果企業借助共享單車APP進行推廣,摩拜單車與ofo隨便一家也是千萬量級。
企業一旦打通共享單車用戶數據,這就意味著切入的是千萬量級大眾消費者,可能影響的是移動端億萬量級的龐大群體。而且共享單車行業所覆蓋的都是城市黃金消費群體,有社會中堅力量,也有90后新新人類。這對企業尋求當下的轉型突破絕對有利,對鋪墊未來年輕消費市場也是大有裨益,這種社群圈層可謂事半功倍。甚至還能輻射更多潛在群體,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