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廠家對經銷商提供的服務如果十全十美,無可挑剔,經銷商會不會對廠家毫無怨言,見到廠家的銷售人員,就把品牌夸得像花兒一樣?我估計,廠家和銷售人員都沒有抱過這樣的奢望。
銷售人員碰到經銷商抱怨這、抱怨那,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有些經銷商江湖道里翻滾得太久,見到廠家給抱怨兩句,已經習慣成自然了。銷售人員要管好經銷商,不會正確處理經銷商的抱怨,最后一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給自己添堵。
期末考試剛剛結束,兒子開始給你抱怨家里的鬧鐘不準時,這個時候,你是不是第一時間去看看那個鬧鐘是否真有問題?有經驗的老爸都知道,估計兒子這次考試考砸了,兒子的抱怨是在做結果(分數不理想的結果)鋪墊,和鬧鐘準不準時基本沒什么關系!所以,處理抱怨,先要搞清是真抱怨,還是假抱怨!
一、如何分清真假抱怨
1、抱怨的節點。
假抱怨的特點是,在月末年頭的關鍵節點,經銷商的抱怨會激增。經銷商抱怨的目的,無外乎事情弄砸了,責任不在他;或者是要想干好這事,還得再增加支持力度。
所以,辨別真假抱怨,第一看抱怨節點,如果是你給經銷商宣布利壞消息的節點,或者是你給經銷商提出任務要求的節點,經銷商給你的抱怨,就要掂量掂量了。
具體場景比如,促銷檢查考核未通過,促銷返利被削減時,經銷商抱怨公司物料發得太遲;簽訂年度任務時,經銷商老說新品上得太慢。
2、抱怨的語言模式
假抱怨最大的特點是,指出的問題多是泛化的問題,而不是某一時間點、某一個具體的問題。比如,經銷商抱怨,你們2016版的專賣店裝修方案,中看不中用。你們覺得這是一個真抱怨還是一個假抱怨?
首先這是一個泛問題,要確認經銷商是真把他當一個問題看,還是僅僅抱怨一下,你還得追問一句:“趙哥,在門店裝修方面您也算是專家了。您說我們這個門店裝修方案,中看不中用,是哪個地方讓您有這種感覺!?指出來讓我學習學習?”
如果,經銷商依然是泛泛而談:“我就感覺看著不舒服,沒有去年的好!”這基本可以判定是一個假問題。
如果經銷商能夠以某個具體場景為例,細化問題,指出“專賣店裝修方案,中看不中用”,則應該看作是一個真抱怨。比如:
“你看你們設計的中島,將近有3個方。底座這么大,全是封閉的木架子,上面產品只能放幾個,地方倒占了這么大,為什么不把中島做成抽屜式的,至少店內的儲物空間可以增大!”
3、以進為退的刺激模式
當然經銷商有時候也會利用真問題,做假抱怨。怎么說呢?比如說公司確實發貨時,會出現庫存不足,訂單不全的現象,比如下了5萬元的訂單,由于品類不全,這張訂單公司實際只發了3.5萬元。經銷商當月任務20萬,結果只完成8萬,返利沒拿到,經銷商開始抱怨了:
“你們公司要什么貨沒什么貨,還要扣我的返利,你們太扯淡了!”
“趙總,我承認我們公司確實在發貨上存在問題,但是您的訂單和回款也沒有達到20萬。是不是給您解決這個問題,您就一定能完成任務?!這樣吧!我去給您做個特殊申請,下個月任務25萬元,如果您能把這個月12萬的缺口補上來,也就是這個月完成37萬,您的返利兩個月捆綁,一并給您返。我親自去盯貨,如果是因為發貨問題導致您不能完成任務,我提頭來見您,行不行?!”
這種以進為退的刺激,經銷商如果敢接招,我們就認為這是一個真抱怨,如果經銷商一笑了之,說明他只是想以這個問題為搪塞,借題發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