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規模包袱
為了獲取眼前的規模與利潤而不擇手段,容易形成規模包袱,危及企業未來的生存。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管理者多會重視企業眼前最暢銷的產品與開發匯量性產品,而對未來產品的布局與教育往往容易疏忽。多少企業敗在此處。
12、把握節奏
創業期想活的有前途,就必須找出差異、尋求邊緣性競爭,形成新的高地,不在別人的戰場競爭,沒有對手,活著還是比較容易的;成長期想活的舒服,就需要尋求合作或者整合,抱團發展或者價值鏈一體化更能活的牢靠;只有成為巨無霸以后,才有能力與資格參與博弈。
13、跌倒了不一定就能爬起來
有的人跌倒還能爬起來,有的人跌倒可能家破人亡,永遠爬不起來,我們不要不知恥的說,別人格局不夠,高度不夠。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的安全的活著與成長,不是曇花一現以后的沒戲了。什么叫成功?就是別人都死了,他還活著,這就是成功的企業。其實,世上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不斷成長,持續活著的企業。不要看不起蝸牛般的企業,也不要鼓吹一飛沖天的企業,背后都有自己的經營機理,只不過有的越活越滋潤,有的不斷反反復復。
14、一意孤行并非正確
同種方法老是不成功,說明方法出了問題。 如果第一次沒有成功的話,靜下來仔細反省經驗教訓。試著改進方法并再次努力。如果有必要,你還可以第三次嘗試。如果還不能成功,不如另辟蹊徑。大多數一意孤行的人往往一無所獲。
15、幸福的活著
人為什么不幸福,因為沒有自己,總在比較。同樣是企業的老總,一個在規劃中幸福的讓企業成長,一個在攀比中勞累的經營著超越。何為境界,在追求自然中讓企業成長,但凡違背常識的、人性的,最終必將回歸初始狀態。
16、讓優勢更優勢
無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無論是系統制勝,還是關鍵要素制勝,都是長板制勝。尤其是小企業,制勝絕對不能靠補短板,必須讓優勢更加優勢,把資源用于最能產生成果的地方,使關鍵人員有效的工作,使有限的人力、物力發揮最大的作用。
17、 小企業更需戰略與文化
小企業活著究竟要不要戰略,要不要文化呢?估計太多的答案是不要,不管黑貓白貓逮著老鼠是好貓。其實,企業越小越需要戰略,戰略能讓企業活的精與專,文化能讓企業活的美與好,既精又美的企業,才不至于混亂的不堪一擊。真不知多少企業是死于混亂,死于不穩定?
18、誰都需要管理
小企業活著究竟要不要管理?小企業沒有臃腫的組織結構,無需復雜的程序和流程,但它必須能精確組織其高層管理工作,導致更需要一流的管理,隨時把握環境中的變化。小企業成功依賴于它在一個小的生態領域中的優先地位與差異優勢。因此,它們必須了解這一生態領域中任何變化的可能性。
19、未來在外部
德魯克說:預測未來事件,是徒勞無功的。 管理者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去發現經濟或社會的不連續性為你的企業所提供的機遇。已經發生的未來并非企業內部可以掌控的,而是受制于企業外在的因素,包括社會變革、知識、文化、行業或是經濟結構等。換句話說,它并不是企業內的改變,而是一種趨勢,一種模式的突破。
20、變未必活,不變一定不活
面對不確定性競爭,管理者應該明確:如果沒有變革和調整,任何一個項目或是活動都可能無法長期具有生命力。簡言之,變則興,不變則亡。但是很多企業卻忽視了這個簡單的道理。變革一種行動,帶來的是企業根本上的、本質上的改變,它與風險同在,有創新就有風險,但是不創新,企業就沒有未來。所以要嘗試變革,這樣做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去嘗試的話更是毫無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