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社群的傳播功能
有社交屬性,就有商業傳播功能。
當然,商業傳播有不同的形式。有的赤裸裸,有的包裝得很好。
江小白的創始人陶石泉曾說,當傳播與商業發生矛盾時,寧可犧牲商業。
商業在社群上不一定有傳播性,但只要傳播性,一定衍生商業。
社群一般不傳播功能,比如某產品有多好,這類【硬廣】性質的傳播,確實不適合。但當商業包裝得有趣、好玩時,傳播還是會發生的。
當商業傳播與生活、情感、情緒、娛樂等相關,有社交和傳播雙重屬性時,傳播是自然而然的事。
這就是以社交形式表現的商業,或者說經過商業包裝的社交。
社群傳播,單個的社群商業價值有限,當眾多社群同頻共振,形成交叉覆蓋時,就會產生商業價值。
單純的社群傳播,傳播勢能并不大。當通過社群打通三度空間(線下、社群、網絡空間)時,形成三度空間的傳播聯動,社群商業傳播的價值就出來了。
04、社群的交易功能
社群有交易功能,但交易功能很弱。
微商,也有人稱為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是重要的互聯網新型渠道,但一定不是主渠道。
高覆蓋率社交電商可以形成巨大的銷量,但每個個體的平均銷量并不大。
這一切,都是因為社群直接變現的概率并不大。
一個原因是社交電商或社群成員直接交易的產品,通常不是大眾產品,難以滿足多數社群成員的需要,而且以低頻產品較多。
另一個原因是社群交易呈現邊際效應遞減。交易次數越多,效用越差,甚至最后社群的社交功能喪失。
05、社群的商業功能
所有商業,最終表現為交易。
從社群和交易,有的表現很直接,比如社交電商;有的表現很間接,比如江小白的文案傳播。
社交電商,交易直接發生在社群或附屬平臺上。而傳播共振引發的商業,形成的是流量。交易可以發生在線下,可以在其他電商平臺,如京東、阿里。
能夠讓社群的商業價值放大的,恰恰是由傳播引爆的商業流量。
所以,社群最大的商業價值,不在直接交易,也不是傳播,而是它的傳播能夠打通三度空間并且由三度空間引爆商業流量。
06、漏斗原理與社群商業
2017 年,消時樂【山楂爽】創造了招商奇跡。一家小企業,3 個月招商 600+ 家。沒有動用線下人員,主要通過社群招商,當然,輔助有招商會等。
消時樂招商是社群傳播放與漏斗成交原理的應用。
與自媒體合作的社群傳播引爆,在品牌商和經銷商廠商層面的引爆,從社群傳播進入網絡,實現關注 10 萬+。
10 萬+ 的關注,形似漏斗,有 7000+ 商戶建立微信聯系。
7000+ 家建立聯系的商戶,有 600+ 商戶成交。
600+ 成交商戶,第一年有 100+ 商戶通過新營銷體系,建立了樣板市場。
10萬+ → 7000+ →600+ → 100+,這就是傳播與交易的漏斗原理。
傳播,是放大關注,不可能每個關注都能夠形成交易。
交易,是關注者一步一步博弈、篩選、淘汰的結果,這個過程形似漏斗,每一步都篩選掉一部分,漏下一部分。
上述過程中,因為有社交,所以有傳播,形成了 10萬+ 的傳播。
如果只是 100 人關注,都想形成交易,可能一個交易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