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四川人,我也說是老鄉,為什么這么說呢?有兩個理由,第一,我的祖先據說是從四川遷到江西來的(哈哈,這個理由,最好是有據可考的,如果你考證不出,那就編一個,但要記住,編只能編一個地方,咱不能今天說祖先是從四川遷來的,明天說是從東北遷來的)。第二個理由就是俗語:“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江西人跟四川人、湖南人有相同的基因在,算得上半個老鄉。
我再發散一下。遇到湖北人,我還說半個老鄉,江西跟湖北,只是隔了一條江,江北江南都是老鄉,更何況,我們老家流傳這樣一條俗語:“三個吉安佬,不如一個九江佬,三個九江佬,不如一個湖北佬。”一句話,把江西人和湖北人竄起來了,竄成老鄉了。
如果你覺得還不夠多,你還記得剛才我說到秦始皇嗎?秦始皇在中國推行郡縣制后,中國歷朝歷代都學這種管理方法,所以,很多地方在不同的時期歸于不同的地方管轄,只要曾經歸同一個地方管轄過,那也算是老鄉的(別說你又不是學歷史的,不清楚歷朝歷代的沿革,但你自己家鄉的地方志你總得看看吧,熟悉熟悉吧)。
地緣法是以地為本的,但最終都要用到人上面來。人可以在地上移動,只要兩個人移動到同一個地點,地緣法也可以用。比如,兩個人找不到共同的血緣、姻緣,老鄉也攀不上。但曾經都在杭州(什么地方不重要)工作過比較長的時間,對杭州很有感情。那杭州這個地,就是你和客戶的地緣,兩個人可以好好回憶一下杭州的美景、小吃……現代人換工作相對比較頻繁,找到這個地緣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4、業緣法
業緣,就是從業經歷、工作經歷、事業經歷等。一般來說,有共同工作經歷的人,往往有很多共同語言。人總是喜歡跟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溝通、交流。
年輕人,工作經歷比較少,和客戶有相同工作經歷的情況比較少。是不是這個方法可用的場景就很少呢?還記得前面我們講過的發散思維嗎?
工作經歷,你的工作經歷是工作經歷,你的經理的工作經歷也是工作經歷,你的老板的工作經歷也是工作經歷,你老爸、你哥的工作經歷也是工作經歷。平時經常跟這些人在一起,要對他們的工作經歷有所了解,當他們講自己的工作經歷,要用心聽,用心記。說不定哪一天,你可以把他們的工作經歷,當成故事,講給感興趣的客戶聽。
我有一個做銷售的朋友,剛入門時,跑公安這條線。他到公安客戶這里,看到跟他父親差不多大的就叫叔,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就叫哥。很多客戶因第一次見面,被他這么一叫,就問:你怎么叫我叔(哥)呢?這位朋友笑著說:我爸爸是老公安,從小我爸就教育我,看到穿警服的,年紀大一點就叫叔,年紀輕的就叫哥。這么多年習慣了。于是,開始和客戶侃幾句他老爸當年做警察的酸甜苦辣。無形之中,客戶的心理距離就拉近了。
5、好緣法
好者,喜歡也。好緣法,就是找兩個人共同的愛好。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共同愛好的人,就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所以,作為一個業務員,要有自己的愛好(當然,這個愛好還應當是充滿正能量的愛好),最好能在自己的愛好領域有點優勢。比如喜歡下圍棋,水平不要求達到專業棋手水平,也不強求達到業余四段以上水平,但業余二段左右的水平最好能達到。
我有個朋友用好緣法做了不少生意。這位朋友特別喜歡打羽毛球,而且水平還很不錯,在當地羽毛球愛好者圈內小有名氣。當地舉辦的一些官方的、非官方的羽毛球比賽常請他做裁判。平時打球又好為人師,組織活動又很熱心又很盡心。不知不覺中就獲得了大家的好感。在打球體息的間隙,很多人主動找他聊天,談工作什么的。一談工作,一不小心又做成了一單業務。
我這個朋友打羽毛球的水平比較高,很多人可能沒有這樣的天賦。是不是好緣法的應用就受限制了呢?還是要用我們的發散性思維。
我曾經拜訪一位客戶,客戶出于禮貌接待我,但在交談過程中,不痛不癢。趁著客戶去倒水的機會,我轉身掃描了一下客戶辦公室,發現我背后的角落里放著一副象棋——擺好的象棋。憑這一點,我判斷這個客戶很喜歡象棋。
客戶的好緣我找到了,但我自己除了認識象棋棋子、懂得基本規則外,根本就算不上會下象棋。我不會下象棋不要緊,但我哥下象棋很不錯。于是我從象棋入手,跟客戶聊我哥下象棋可以讓我車馬炮;講我哥在街頭下殘棋輸了后把自己關在屋了研究這局棋三天,找到勝棋之法后,上街挑戰攤主,把攤主氣跑;敘述我哥跟棋友下一盤棋中午飯都不吃。說有機會,我一定介紹我哥給你認識,讓你們在棋盤上好好切磋切磋。到最后,客戶扶著我的肩出去請我吃飯。
要注意的是,好緣法中,用發散思維,借用其他人的愛好,一定要借用自己很熟悉的人,要借用其真實的事情。因為只有是真實的,講起來才有血有肉,才會讓對方接受并產生共鳴。
用五緣法拉近客戶的心理距離,最好是在拜訪客戶之前,用五緣法梳理一下看能用哪個方法,或將五緣法組合起來用,打組合拳。拜訪之前沒有任何客戶資料時,可以用五緣法來試探客戶,在試探中找到最合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