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糖之后,漲價風再來,行業之內風聲鶴唳。趕緊找個產品做了吧?不然價格就更貴了。一時間,各種廠家業務員登門,各種危言聳聽的言語,讓經銷商急迫起來。無論你有多急,市場有多緊迫,但這幾種廠家的業務員千萬不能讓他們進門!!
第一種:什么產品都有的
廠家不大,什么產品都有。只要品類夠火,就有產品。一進門,冊子拿出一打兒,從功能飲料到果汁、茶飲料、休閑食品……全線覆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這種廠家,產品往往很多,但都活不過半年。產品多,沒特色,價格低,加上業務員一危言聳聽,加上一點政策優惠,一時動心,一年傷心。
第二種:產品看著熟悉的
一看包裝好熟悉,一看名字好熟悉……大品牌上門了,一看不是高仿就是山寨。進門不說別的,就說價格,就說利潤,條件你自己都不敢想。10%利潤就讓人鋌而走險,50%讓人不顧一切……面對這樣的利潤,可能你自己都忍不住“犯罪”。
事實上,315曝光不到一個月,頂風作案風險太大。更何況現在人哪有沒有那么好忽悠了,想賣出去不知道要去那個深山野林呢。
第三種:虛高返利,高額罰款
食品行業門檻本來就不高,企業競爭很大,產品沒優勢,就趁著漲價風,提高出廠價,虛高返利,部分廠家返利甚至比正常高好幾倍。當然返利都是有條件的,完不成自然沒有返利。
用這種方法套住經銷商,往往經銷商把貨提回去,銷售不出去,返利就成了空談。
第四種:狂砸廣告,不投市場的
各種電視廣告,各種宣傳廣告……一套一套的,一副土豪嘴臉,一看廠家挺有實力的,有名氣,應該會好賣的。但是往往市場投入很少,帶不來實際銷量。
增加經銷商實際銷量,比單純的噱頭要重要的多。
第五種:推廣乏力的
旺季正是做銷量,做市場的時候。廠家單純依靠市場自己的爆發,不進行一些促進的市場投入,費用投入。結果,產品在旺季市場反應一般,淡季的時候就更不行了。
淡季做市場,旺季做銷量。都離不開廠家持續的推廣和促進,不然再多渠道最后都會流失掉。
第六種:承諾太多,絕不敢簽進合同的
各種政策承諾,返利、禮品、車輛……各種面面俱到,但是就是不在合同里有任何體現,也不敢簽進合同里。
合同中沒有,就沒有任何束縛力,只是口頭說一下而已,最后各種理由搪塞,甚至概不認賬,忙碌一年,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
三年沉浮,一招爆發。食品行業經歷了太多的跌宕起伏。廠家唯有將產品做到最優才能走的更久遠,唯有不斷創新才能持續發展,唯有持續不斷的對經銷商投入才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