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銷售技能做個排序,溝通能力排第一位絕對是有道理的。為什么不是“專業”?因為,飽腹詩書也難免“酒香也怕巷子深”。
交流不容易
一個產品說出去,客戶沒反應,有點尷尬;
專業術語說完了,客戶聽不懂,有點尷尬;
聊完產品冷場了,不知說點啥,有點尷尬;
優點介紹結束后,全是反對聲,更是尷尬;
有時候不順著客戶說不行,但是完全順著客戶說更是不行?蛻艚涣髑白隽艘欢旬a品工作,最后發現交流的時候,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碰上個別口才極佳的客戶,完全就把自個帶跑了。
幫著對方說話
什么是幫著對方說話?就是給對方的論點豐富論據。
這樣表達會讓對方覺得舒服,感覺你的包容。在非原則問題上,沒必要標新立異,凸顯你自己,讓對方感覺到他才是聊天的主人。
適時的示弱
一般人對弱者都會持有同情心,誰都不喜歡動不動就跟別人比的人。比如客戶說,我三個月前買了黃金,現在收益10%;而你說:早就讓你買,你看我讓**年初買的,現在25%。
這種聊天是容易沒朋友的,這不是交流,這個目的是為了尋找優越感,還是建立在對方基礎上的優越感。
適時的示弱,讓客戶講高興了,產品銷售水到渠成了。
建熟悉場景
描述一個產品,從客戶應用場景的角度去說明產品,而非是簡單的介紹產品說明材料。比如對于實物貴金屬,未必一定要從含金量、工藝、美國是否加息反復說明,而是從使用的角度帶入場景。
比如:我覺得您不能單考慮金價最近的漲跌,而要想,每年買上一些黃金給孩子存著,等到孩子長大成家之后,把這些黃金作為嫁妝送給她,讓她們有資本建立和諧美滿的家庭,這不就是咱們中國父母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