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渠道的側翼戰。例如餐飲的突破、團購的突破、小店的突破,抓到了這些核心,你都很牛。
5、區域的側翼戰。其實花冠進入到任何一個市場的時候,一般都是聚焦到樣板街或者樣板區域,聚焦到樣板店,然后去做,一旦做成功了不需要多久市場就可以復制開來,一兩年做成一個縣級市場可以貢獻四五千萬甚至過億的銷售。小刀,以點打面的這種策略,聚焦區域、聚焦核心店、聚焦黃金網點,都是在區域市場上快速突破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6、核心客戶的側翼戰。我也不去做面,我也不聚焦區域,我只做核心的終端,讓這些核心的終端去帶動核心的客戶來實現銷售的突破,來進行引領市場。
側翼戰有個七字訣:細分、專注、極致、快。
1、 細分:切割出某一塊有著明顯競爭機會或優勢的地方進行展開進攻。
2、 專注,聚焦聚焦在聚焦,一定要聚焦優勢兵力與資源,形成絕對優勢,不能分散市場、資源、精力,尤其是你的思想絕對不能分散,不能騎墻不定。
3、 極致,在競爭機會或相對生存空間內,做到極致的讓對手無法超越。在進攻點上做到最強,如餐飲、如推廣、如促銷、如片區,給于精準狠的打擊。
4、 快,側翼戰往往是速度決定命運。我們打不起拉鋸戰,一打拉鋸戰就是在熬、在消耗,我們熬不起也消耗不起。所以打側翼戰的時候一定要快,絕對不給對手反擊機會。當對手反擊時,我們已經形成氣候、已經把市場占據了。當他想反擊的時候,民心已經歸我們所有了。所以說,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最高境界是得民心得天下。側翼戰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機會,撕開口子,打造優勢,進而快速撬動整個市場。
三、進攻戰。
什么樣的市場,什么時候我們來展開進攻戰呢?
在區域市場,成長型市場多展開直接進攻。你在所展開進攻的市場,已經具備或形成了強大的成長優勢,勢頭已經具備取代領先者的潛質,此時在市場上需要抓住對手的小辮子,殲滅對手。
大家來想一想,一個品牌的市場地位究竟是什么來決定的和形成的呢?我從兩個方面來說:
1、你必須要打造一個超級大單品,一個品牌的市場地位往往承載在一個超級單品上。
而這個超級產品又必須與當地暢銷品牌的超級產品有著明顯區隔和差異化,無論你的包裝的差異化還是價格有一定的錯峰,還是酒度差異化還是口感的差異化,還是工藝的差異化還是文化的差異化,還是營銷戰術手段的差異化,總之你必須不同。只有不同,你才能借勢積累消費群體,才可能形成增長的持續性,否則你干的再狠再累最后也不了了之。如果你和強勢品牌的主導產品沒有明顯的區隔,你一定不會成功的。
2、市場份額。參與市場的競爭者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是強勢者,也就是主導品牌。第二類是有利者,它不是市場的主導者,但是處于有利位置。第三個就是生存者,能夠活著但活得茍延殘喘,就是賣酒的銷量有那么一點,但是不影響市場。這就是“數一數二、不三不四”這樣的一個法則。
大家都知道,白酒這個產品再區域市場特別好玩,尤其是在某個價格帶上,你一旦成為主導的這個品牌,市場份額你幾乎能在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其它老二老三的市場份額占比非常的可憐。所以,市場份額也決定著你在這個江湖上的市場地位。
當你的市場份額開始衰落的時候,也是你品牌地位開始衰落的時候。
所以,如何才能進攻呢?當你品牌的超級單品已經形成并已經有一定的地位了,消費者已經開始自覺消費你的產品了,你具有這種和領先者直接展開競爭的機會了,這個時候你就要把握機會找準領先者天生無法逾越的弱點,狠狠的、持續的進行進攻,直到把他打殘,然后超越他。對于一個弱勢品牌,如果你真的想在市場上有所作為,必須采用差異化的進攻戰略,一旦自己成長起來,消費者就會大批的轉移,這是白酒消費習慣所決定的。
強勢白酒品牌有三大薄弱點。
1、渠道價值鏈,就是說當強勢品牌很牛的時候,他在渠道商的服務也好、客情也好、利潤也好、管理也好一定會跟不上,一定會驕傲的。我們要去發現、了解、和終端多溝通,找出渠道對其積怨最深的一點。
2、消費價值鏈,強勢品牌表現在消費層面的有三個短板:價格的不穩定性,這個終端是這個價格,那個終端是那個價格;終端的不穩定性,因為價格不穩定,終端會因為利潤不足,然后開始造謠,例如說是假酒的現象出現了等等;核心消費者不穩定,當強勢品牌越做越強的時候,他一定不會再特別關注原來帶動他產品消費的核心消費者。這三個短板,你一定要去找到。
3、推廣價值鏈,強勢品牌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一定會開始收割市場,在他收割市場的時候,他在公關、推廣、宣傳、造勢都方面的投入一定是削減的,所以說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分析出,在渠道方面、消費方面、推廣方面,哪一個是能夠真正產生巨大影響的方面,打擊他,打出這種漂亮集中的進攻戰,超越他,取代他。
區域市場打進攻戰也有三大注意事項:
1、窄線進攻,一定要聚焦到一個單線上去,盡可能在一條較窄的戰線上發起攻擊,一個一個的占領,或者聚焦到某一個戰術點上進行進攻,不要將戰線拉大,也不要緊多線進攻。如果選擇渠道進攻就聚焦到渠道上,如果選擇消費者進攻就聚焦到消費者上面,如果選擇從推廣方面進攻,就聚焦到推廣上,千萬不要想著方方面面都去投入、都去進攻,那是平均主義,平均主義是比較害人的。
2、兵力聚焦。狹窄戰線上的兵力投入一定要優于對手,打殲滅戰。直接進攻其實是一個資源性的搶奪戰,是搶奪渠道、消費者或推廣資源的戰爭,但是你一定是要超越對手的這種資源。
3、領先者必須要有某種不利的跡象產生,方可展開直接進攻、快速超越領先者。如渠道利益的混亂,渠道不滿的氣氛嚴重,品牌推廣明顯減弱,品牌所占位的價格帶被破壞,如亂價、假貨、口碑下降等等,一定要找到他們的弱點,再去展開進攻。不要以為自己取得了老二老三的地位了就直接去向老大進攻,如果人家在各個方面維護的很好,你的進攻也不會有多大成就,甚至還會死的很慘。你一定需要慢慢的培育和引導,讓更多的消費者選擇你,等待對手出現問題在立即展開進攻。
側翼戰和進攻戰,他們的差異和真正的不同在哪里呢?相同之處又在哪里呢?
相同之處,都是選擇機會點,利用對手空隙或弱點進行入手,而且都要兵力聚焦。
不同之處是什么呢?側翼戰為的是利用機會與生存空間,快速創造優勢,脫穎而出,提高市場地位。
進攻戰是利用側翼戰成長到第二或第三的地位,需要展開對領先者大舉進攻,這是利用領先者的因優勢產生的弱點,展開直接進攻,挫敗對手,形成領先地位。
側翼戰和進攻戰,有時相續進行的,側翼戰創造優勢后,進而展開直接進攻戰挫敗對手。
游擊戰和側翼戰又有什么區別呢?
游擊戰是利用細分,找到自己合適的空間好好的活著,我不對領先者展開任何進攻。
領先者攻擊我,我反而撤了,因為我無法和領先者抗衡。
而側翼戰?他是利用側翼戰取得的這種生存優勢,針對領先者表現出來的弱勢,為展開直接的進攻戰,是要打敗領先者的尋找發展機會。
我們把游擊戰、側翼戰、游擊戰這之中的奧妙理解好、把握好,我們在區域市場突破的時候,就能有一定的把握,你在做任何一個市場的布局的時候,你心里都是有數的甚至是得心應手的。
四、防御戰。防御戰就是說當你在市場上處于領先者地位,競爭地位處于統治或者絕對強勢階段時,此類市場屬于成熟型市場。這時候和特勞特說的一樣,需系統防御,自我超越,不給后來者生存機會與空間,成為關鍵。在這里我就不多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