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望值超出
無論是通過沉錨效應還是降低可執行門檻都是策略與戰略層面上,小品牌想要解決生存問題也應該在產品上下一些工夫。
小品牌面臨資金、研發、綜合采購成本等壓力,但這并不影響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之中給消費者期望值超出的機會。
在正常提供產品服務過程中,除了基本產品服務之外應當給予消費者一些意料之外或超出消費者期望值東西,目前線上電商因為可操性強,做得比較好。
例如三只松鼠在發出消費者所訂購的堅果之外,還會附帶卡套、果殼袋、封口夾、濕紙巾等,這對于消費者就是驚喜。
線下企業的會員生日驚喜、電話回訪、新品搶先嘗、CRM客戶福利專享活動等也都是讓消費者期望值超出的方式,無論產品與服務都應持續性給予超出消費者預期與意料之外的驚喜,消費者最終會被吸引而成為忠實粉絲。
當然這也是建立在成本控制的基礎之上,如果成本偏高,則可以在驚喜設置上可以傾向從人文關懷開始(電話回訪、小卡片等等)。
四、目標趨近效應
心理學有個效應叫蔡格尼克效應,是指人們對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連續兩年春節被刷屏的支付寶集五福,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這場全民大狂歡,加好友互送五福的效果是有目共睹,這也是利用了目標趨近(蔡格尼克效應),讓集福的人們樂此不疲。
小品牌在日常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之中也可以利用目標趨近效應,無論是積分、優惠券、抽獎活動等都是吊足消費者胃口,吸引消費者下次再來使用的方式。
一家開奶茶店對每一名新顧客購買奶茶時都會發一張優惠卡,只要購買達到8次便可免費贈送一杯,這家奶茶店針對首次購買的消費者會贈送一次,相當于首次購買就已在優惠卡上顯示購買了2次,這樣對比其他奶茶店購買一次記錄一次而言更加吸引消費者,目標趨近效應所產生的影響更加強烈,哪怕僅僅只有一次的購買差異。
五、重建消費者心理認知
前面四種操作相對而言容易上手,但無論是戰略上或策略上的簡單調整都只能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任何大品牌發展到今天都不是幾句話、幾個策略就能打造出來的,任何成功的營銷手段也一定是一個長期的調整與堅持相相結合的過程。
營銷的最大難題之一便是改變消費者心智,真正想成為細分領域的領導者就需要重建消費者心理認知,這也相當于要改變消費者心智,這不僅需要敏銳的商業洞察能力,也需要深入反復地思考、試錯、實踐、總結,這絕對是一場浩大而耗時的工作。
不過借助互聯網的優勢讓改變消費者心智這一難題的難度有所下降,例如辣條界的領軍企業——衛龍。
衛龍無論是通過自身生產環境的嚴格要求,模仿蘋果手機的設計風格或與暴走漫畫結合推出的新穎辣條包裝,最終成功地將辣條這一曾經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垃圾食品轉變成時尚新穎的休閑零食。
重建消費者心理認知一定是需要思考用什么樣的方式能讓消費者跳出舊時所積累的偏見或陳見,通過互聯網的傳播能力,讓消費者信服,覺得有趣并樂于嘗試更愿意分享,這是重建消費者心理認知的可行方式之一。
結 語:
在戰略上可以首先通過模仿與學習,運用沉錨效應與大品牌產生聯系,降低可實施門檻,多考慮消費者之中的細分類群體,優先解決生存問題;在具體策略實施上可以多采取目標趨近策略,提高與消費者的粘性,實際提供產品與服務時設置驚喜,超出消費者的期望值,最后重建消費者對某個產品或某個事物的認知,利用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從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