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零售,大趨勢已經非常明顯,革新迫在眉睫,所以有些事情我們有必要達成共識。
01、消費者發生了什么變化
我列舉三個目前比較典型的消費趨勢:一是即時性消費;二是懶系消費;三是社交消費。
今天著重講一下即時性消費。這和新技術有關系,是技術使得我們能夠實現即時消費。
其實,除了購物以外,在很多領域都存在即時消費,比如刷抖音、玩游戲、和朋友聊天等等。
消費不僅僅是指買東西,它是一種需求、一種欲望的釋放,情感釋放也是一種即時消費。
即時消費會給我們帶來一個不好的影響。人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是需要積累欲望的,當欲望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需要有爆發力把欲望釋放出來。而即時消費恰恰削弱了人們的爆發力。
即時消費帶來的另一個負面影響是,如果這個購買是沖動消費,消費者必然希望能夠盡快、馬上拿到商品。
但是當沖動性、新奇感退去,消費者變得理性的時候才拿到商品,他可能會對商品感到失望,產生負面評論,甚至退貨。
怎么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很簡單,消費者要的除了這件商品外,其實還有很多,比如服務。你可以用服務來保持他的新鮮感和熱度。
所以,千萬不要忽視消費者下單以后、拿到商品之前的這段時間,如果做不好,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02、三四線城市的商業機會
現在很多人都在講渠道下沉和消費降級,似乎這才是中國零售的未來。
我認為,三四線城市確實有機會,但是這并不代表大家要把零售變革的重心都轉移到那里去。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有“時差”,在零售領域,一二線市場永遠都是主流。如果你重點追逐三四線城市的滯后效應,那就永遠不可能領先于整個零售市場。
2.三四線城市人口流入少,這就意味著你在這些市場做的大量投資,很難產生累積效應。
而一二線市場的主力人群會不斷增加——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年輕人會不斷增加,他們通過努力,收入越來越高,消費能力也就越來越強。
所以在一二線市場,只要維護好年輕人這個群體,你就能夠享受到未來10年因為他們消費能力提升而帶來的紅利,這是整個國家經濟給你帶來的紅利,而三四線城市就不具備這個特征。
03、消費降級?沒有的事!
過去為了面子、品牌而支出的額外費用,現在不需要了,很多消費者轉而追求一些基本功能和穩定的質量,有沒有品牌已經不重要。
這是因為中國的消費者本身是在不斷升級的,人總是在進步的,有些方面會變得理性。
現在在中國出現了一些融合線上、線下、多種業態的購物場景,比如阿里跟銀泰合作的“生活選集”。
它以店中店的形式,按照兩室一廳、一廚一衛的布局,營造一個精選的家居生活場景。除了陳列家具,還有珠寶、咖啡、音樂、圖書等等。
我們曾做過一個研究,看這種沉浸式的購物場景與消費者購買之間的關系。
結果發現,如果營造出的購物場景讓人感覺過于放松的話,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反而會降低,因為購買是需要興奮感的。
所以如果能在線下購物場景中穿插線上的元素,或者通過低價等因素刺激消費者的興奮感,對銷售會有幫助。
好的消費空間必備的3要素
該如何營造這樣的消費空間呢?首先,我想強調三點。
1.個性化已經成為一種標簽。
事實上,沒有人想要真正的個性化,他們想要的只是讓自己貼上個性化的標簽。
通常,我們的產品分為兩種:一種叫核心功能屬性,一種叫外圍功能屬性。
要改變產品的核心功能,往往需要付出非常大的成本,收效甚微,因為消費者感覺不到;但如果改變產品的外圍功能屬性,成本低,消費者很容易感受到,所以投入產出比最佳。
為什么跟大家講這個?因為如今的消費者要的只是個性化的標簽,不是要真正完全的個性化。所以大家要做完全個性化的定制,不見得會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如果我們能給產品貼上個性化的標簽,賦予產品某些細節上的個性化特點,那么產品本身的核心屬性仍然是規;。
2.民主化的購買方式。
民主化是一種思潮,消費者希望自己有更多的購物選擇。所以品牌商千萬不要再寄希望于靠一款單品“打遍天下”了。
哪怕是單品,也要區分出多種規格,把自由選擇的權力交給消費者。
3.購買首先是一種社交需要。
社交就是要分享。我想問各位,你們有沒有為消費者設計好一句話,能讓他在使用了你們的產品后愿意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
比如我買了一扇門,想在朋友圈里發個帖子說這扇門好用,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寫這句話。
這個需要你們事先設計好,讓消費者能夠很容易地成為意見領袖,為你們傳播產品。
布局新零售要做的3件事
前面講的都是趨勢變化,大家要做新零售,仍舊需要有一個戰略性的思考。大家在布局新零售時,需要做好幾個準備工作。
1.我們要非常清楚,如今我們所講的“市”和“場”已經分離了,是兩碼事。
“市”是消費者集中地地方;“場”是購物的終端,或者你的門店。這兩者不是一回事,消費者不會主動去你的門店終端。
你必須把這兩者分開運營,每一個都要做足功夫,才能把它們打通。
2.我們可以通過渠道矩陣來搶占線上、線下的動線節點。
線上的渠道包括旗艦店、主力店、淘寶店以及社交平臺;線下包括購物中心、家居賣場、社區店、直營店、店中店、集合店等等。
我們可以排出一個矩陣,每一類店覆蓋的人群不一樣,所推的品類也不一樣,由此就形成了一個很好的覆蓋面的效果。
3.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來匹配SKU。
當把這三樣事情理清楚了,大家就會發現,其實最后拼的就是供應鏈——配送中心、單品運營體系等等。
再然后拼什么?團隊。
建立一個穩定的運營團隊,圍繞需求,規劃產品,核算毛利,對IT系統進行大改造,將商品流和數據流整合,后續營銷科技的深入,最后形成新的物種。這是大家在整個運營方面需要做的事情。
我們趕上了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我們今天碰到的所有問題,都是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機會。
如果我們抓住了,未來我們的品牌將會迎來10到20年的黃金發展;如果抓不住,未來5年,我們的日子將會非常難過,因為舊秩序已經被打破。
機會稍縱即逝,可能新零售的時機點就在最近的三年——從2016年提出來,已經過去兩年。最近這三年,我們能不能搶先于行業,在某些關鍵方面做好布局?
如果能做到的話,我們再有余力去改進產品、提升品牌、去加強跟客戶的關系,我們就會非常順利,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