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日歷,匆匆又一年,2014已經結束,環顧各大商場,早早就洋溢著辭舊迎新的喜慶氛圍。本應是白酒銷售旺季的元春時期,然而整個白酒行業都被嚴重的“霧霾”籠罩,以往促銷如火如荼的酒企不見了,剩下的就是各大行業媒體接連發布的酒企業績下滑、銷售虧損等消息。無論是一線品牌,還是二三線品牌,甚至是白酒產區的中小生產商,2014年都是極為艱難的一年。行業從未如此安靜過,也從未整年彌漫負能量。事實上,雖然2014年熬到了頭,馬上要迎來了2015年,新的一年,但等來卻是全線下滑的頹勢,所有人期待的“風”還是杳無音信。
面對艱難的環境,尋求突破是每個企業的本能。回顧整個2014年,酒企不管大小都努力尋找突破口,經銷商在尋求轉型,所有人都在為長遠的生存大計竭盡所能。有關系的找關系;有資源的用資源;有實力的做鋪墊;什么產品好賣就跟風,一線酒企也放下了曾經引以為豪的身份,親民是行業的主流趨勢。但其中,不少酒企的大型合作在行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一線品牌,也有二三線品牌?偨Y2014年酒企求破謀變的合作,主要有一下三類。
第一,尋求渠道突破,與酒類電商合作。整個2014年,酒類電商就一直是行業內熱議的焦點,更像是上演了一出從“隊友”到“對手”的鬧劇。年初被各大酒企看成是轉型生存的救命稻草,到年中眾多酒企公開宣布斷絕與酒類電商的合作,再到年底一線品牌開始自建電商。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劇烈反差的變化呢?顯然,起因就是酒類電商經營的低價策略,原本電商作為一個新興的銷售渠道,符合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對酒企來說,也是一個補充。但是低價策略,不僅影響了傳統經銷商的利益,同時還打亂了酒企本身的價格體系,這給酒企帶來了兩大威脅,一是線下渠道不穩,二是價格體系混亂。這必然有損酒企的利益,相互的合也就不歡而散。但歸根結底,酒類電商對于當前行業環境來說,它可以是一個渠道補充,也能帶來一定的銷量,關鍵是看怎么合作才能長遠。有酒企就采用的新的模式,專門開發網絡渠道產品,它只負責生產、供貨、提供品牌支持,收取供貨利潤;酒類電商負責運營銷售,銷售利潤則歸電商所有。這就有效避免了與線下產品沖突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合作利益分成問題,不失為一個折中好策略。
第二,尋求定制突破,與央企、大型企業合作。突破的方法各種各樣,但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生存。上半年,五糧液與中鐵二局集團合作,二者聯合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品牌——開路先鋒酒。這是五糧液為中鐵二局專門開發的定制產品,當時在行業內引來了評論一波流,號稱大定制,大合作,大突破的高明之舉。除了這種令所有人驚嘆的強強合作,行業內也有與地方大型企業的,區域內強強對話,有的酒企找當地的大型企業合作,如鋼企、煤企等。但這兩種方式經過一年的論證,效果并不是很大。很明顯,這種合作對酒企來說效果不大。畢竟,目前國內反腐正盛,央企也好,地方企業也好,誰也不敢頂風作案,更難以逆社會輿論之勢,因此合作還沒開始就注定失敗。
第三,尋求銷售突破,與媒體合作。就在2014年接近尾聲的時候,白酒行業又出現新的議論焦點。在銷售業績嚴重下滑的背景下,中糧執掌的酒鬼酒敢為人先,把寶壓在了雜志社身上,專業來講是壓在了媒體上。酒鬼酒與國內領先的食品類雜志合作,豪賭1個億,希望借助媒體各方面資源,帶動產品的銷量。目前,這種合作方式的效果還不得而知,市場會帶來最終論證。但這種方式,考驗的不是產品,而是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倘若媒體實力夠,如果運作的好,那還可能借自身影響,轉化為經銷商代理或大眾銷售購買;倘若實力不夠,就很難支撐起如此龐大的銷售任務,甚至不出數月結果顯而意見。但這種方式給行業帶來了一個好的消息,現在是信用時代,如果酒企可以借助具備足夠公信力的企業、媒體、團體,甚至個人進行銷售,那么銷售轉化也將是非常可觀。
時代總是推陳出新,不可能一塵不變。對于當前的白酒行業來說,宜守不宜攻,能守住所擁有的成績,安全度過這個艱難期就是成功。誰先坐不住誰先死,誰先亂動誰必死;要么修煉內功,要么打好基礎。耐心等風來了,酒就好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