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末,一度膠著的公募基金年度冠軍爭奪戰似乎已無懸念。
在易方達消費行業與國泰互聯網+仍然在正面搏殺權益類主動基金排名的同時,行業指數基金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分級基金與第二名易方達消費行業的領先優勢擴大到10%,幾乎提前預定了年度冠軍。
一只不需要人為選股的被動指數基金奪得2017年公募基金第一,輕松戰勝上千名被認為是中國最頂尖機構投資者的基金經理。
奪冠背后的隱憂
2017年二八分化的藍籌股行情中,招商中證白酒似乎是一只隱藏在那些標榜價值投資的明星基金經理身后的基金,不受太大關注但卻取得了年度收益第一的表現。截至12月13日,該基金收益已超67.74%,遠遠領先于其他基金產品。
縱觀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分級的持倉組合,并沒有太多獨門秘籍,前四大持倉組合中個股包括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貴州茅臺,上述四只個股均占持倉組合13%,今年以來累積漲幅超過60%,賺錢效應顯著且持續。
貫穿全年的穩健業績表現,也讓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分級的規模不斷增長,從2016年12月31日的6.55億份增長到2017年9月30日的22.65億份。
對于明年白酒指數是否依然有投資價值的疑問,Wind數據給出了參考標準。從動態市盈率來看,雖然中證白酒指數和中證消費指數今年來漲幅領先全市場,但絕對市值仍不算高。中證白酒指數目前動態市盈率33.61倍,中證消費指數是30.74倍。但反觀中小創代表的創業板5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雖然今年來跌得比較慘,但創業板50指數動態市盈率仍有44.12倍,中證1000則是37.33倍。
但在記者采訪中,有基金經理從市凈率指標上認為白酒股存在高估嫌疑。他指出,中小創在市盈率上雖然不占優勢,但市凈率和百分位點卻是占優勢的。中證白酒和中證消費的市凈率明顯高于創業板50和中證1000,且遠遠高于后兩者。
華安創業板50指數全年業績墊底
被動指數基金對于重倉股堅定持有的策略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亦有不少在今年市場上被拋棄的行業成為年度基金排名的墊底。白酒指數與創業板50指數,兩只被動型指數基金業績首尾相差96.31%,可謂天與地的區別。當然,這和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沒有任何關系。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有四只指數基金今年以來跌幅居前,分別是華安創業板50指數分級跌28.16%、富國中證體育分級跌26.27%、工銀中證傳媒分級跌23.93%、申萬菱信申萬傳媒分級跌21.51%,上述4只產品,除富國中證體育分級外,均受到重倉股樂視網大幅下調估值的影響。
以華安創業板50指數分級基金為例,該基金的基金經理許之彥在三季報中指出,投資管理上,基金采取完全復制的管理方法跟蹤指數,并利用量化工具進行精細化管理,從而控制每日跟蹤誤差、以及凈值表現與業績基準的偏差幅度。但在此期間,受樂視網估值調整影響,基金凈值表現落后業績基準。
表現不佳的業績也讓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華安創業板50指數分級今年以來規模已經從12.67億元驟降至2.56億元,
新能源醫藥傳媒成2018潛力行業
對于明年市場展望,嘉實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監陳正憲向記者表示,2018年的市場風格或許延續大盤藍籌風格,包括基本面50、滬深300這類指數值得持續關注;在科技創新、成長股領域也有一定機會,可適度關注。其建議可以對偏向大盤藍籌的指數基金以及偏向創新成長的指數基金,按照一定比例分別進行配置。在細分行業指數基金方面,陳正憲沒有給出更多建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新能源、醫藥行業以及文化傳媒行業被受訪基金經理提及最多,有望明年接棒白酒行業,成為領漲行業指數基金。“白酒畢竟是日常消費品,社會對白酒的需求不會在短期內激增,但新能源汽車有望在未來幾年爆發式增長。”專注于量化投資策略的私募投資機構展望投資總經理肖展向記者分析道,今年三季度新能源啟動了一波上漲行情,但在四季度以調整蓄勢為主,不排除在伴隨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提升而出現連續上漲的可能。
而對于醫藥行業指數基金的配置則更多出于防御價值。“今年醫藥指數基金漲幅均低于10%,喝酒吃藥行情唯獨少了吃藥,明年醫藥行業增長確定性也較高,應該會有一定投資機會。”中信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道。
但亦有基金經理表達不同看法。“醫藥股明年會出現明顯分化,今年龍頭股恒瑞醫藥、復星醫藥、云南白藥等漲幅均較大,估值也不便宜,一些中小市值的ivd領域醫療股反而投資價值更顯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道,他認為醫藥行業整體漲幅不會非常明顯。
相對于新能源汽車和醫藥行業業績驅動的投資機會,文化傳媒板塊則更多是跌出來的投資機會。中證傳媒指數正是近兩年熊市中跌幅最大的品種之一。從年度跌幅看,2017年截至12月13日,傳媒指數跌幅16%,如果算上2015年股災期間的回撤,中證傳媒指數從高點回落超過60%。
從Wind數據看中證傳媒指數發布以來的三大估值指標“市盈率PE(TTM)、市凈率PB、市銷率PS(TTM)”所處的分位比例看,分別為18%、6%以及11%,也就是三大估值指標已基本處于指數發布以來的歷史低位,2018年或出現反轉契機。
展望2018年傳媒板塊,在此前采訪中包括國信證券、川財證券以及新財富傳媒最佳分析師文浩在內的諸多券商分析師一致認為,傳媒板塊整體估值已消化充分,配置價值凸顯。
廣發中證傳媒ETF擬任基金經理羅國慶向記者表示,傳媒板塊市盈率與A股全市場市盈率差距逐漸縮小,由2016年相差26倍到2017年相差15倍,傳媒價值進一步回歸基本面。傳媒板塊估值已具備優勢,高成長細分領域配置價值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