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下午,財政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法(征求意見稿)》,延續了消費稅基本制度框架,保持了現行稅制框架和稅負水平總體不變。對于市場關心的白酒稅率并未后移至消費端,仍然延續之前在生產(進口)環節征稅的政策。
對此酒業專家肖竹青表示,“這對于整個白酒行業是利好,之前也有預期認為白酒行業稅收會后移到消費端,一線白酒企業溢價能力高,影響不大,但是區域性白酒企業沒什么溢價能力,日子會很難過,現在保持不變,區域性白酒企業可以喘口氣了。”
上述征求意見稿顯示,白酒仍然延續之前在生產(進口)環節征稅的政策,稅率為20%加0.5元/500克(或者500毫升),這意味著,白酒消費稅仍執行2006年制定的20%的從價稅率和0.5元/斤的從量稅不會有變化,而黃酒(240/噸)、啤酒(220元/噸,或者250元/噸),其他酒10%的征收辦法同樣不變。
不過今年10月9日國務院印發《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后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其中提到后移消費稅征收環節并穩步下劃地方,此后就有很多機構解讀稱白酒行業將和香煙、游戲一樣提高消費稅,甚至可能將征稅環節后移到消費端。
此前中金公司曾在研報中稱,如果白酒征稅后移到消費端,經銷商批發環節預計將承擔流通環節此項新增稅負的20%-30%。
由于白酒出廠價遠低于零售價,如果按零售價征收勢必會導致白酒行業整體消費稅負擔加大。
受此影響整個白酒板塊此次整體出現大幅下滑,此后凡是有關消費稅的風吹草動都會引發白酒板塊大幅波動。
肖竹青表示,“一線白酒品牌力較強,利潤率也高,經銷商更愿意銷售了,而成本則會轉嫁給消費者。但是品牌力不強的區域性白酒,本來利潤率低,一加稅,經銷商更不愿賣了,日子會很難過,不過現在確定征稅政策不變,區域性白酒可以緩一口氣了。
方正食品飲料團隊指出,白酒的這個消費稅率跟之前的一樣,基本沒有變化,從價20%和從量五毛錢一斤,之前大家擔憂的稅率要調整和從銷售端征收都沒有出現,這次消費稅的方案出臺算是正式解除了市場的擔憂。
天風商社團隊評論稱,此次《消費稅征求意見稿》對白酒消費稅征收環節的明確,將有效打消投資者疑慮。此前,國務院印發《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后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中提出“在征管可控的前提下,將部分在生產(進口)環節征收的現行消費稅品目逐步后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征收,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投資者擔憂消費稅后移會導致白酒行業整體消費稅負擔加大,頭部酒企又相對強勢,稅負將更多由渠道承擔。
天風商社團隊認為,白酒行業渠道復雜而且較為分散,在出廠環節征稅效率最高;在零售端收取消費稅操作執行難度較大,并且稅收有可能在不同省份間發生轉移,預計白酒不會在零售環節征稅。
國信食品飲料陳夢瑤團隊認為,自10月9日國務院明確消費稅改革推進方案以來,市場普遍關注酒類消費稅改革(包括稅率結構調整以及征收環節下移的變化),近期由于擔憂提前將白酒納入后置征收環節范圍,白酒板塊存在一定調整。此次《意見稿》中并未調整白酒征稅辦法及稅率,打消了市場對于改革時間窗口提前的擔憂,有利于情緒回穩。后續改革具體會對企業盈利產生多大影響,需待方案落地并結合地方實際征收情況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