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一些行業的屬性決定很容易產生高成長的公司,比如醫藥、消費、科技等,小白對這些行業一直是比較偏愛的。其中,白酒行業是小白最看好的行業。原因很簡單,需求決定一切,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比海更高遠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白酒賦予男人的情懷。小白列舉下白酒的五大護城河:
首先,酒這種商品天然帶著社交屬性,現代社會的商務社交最為貼合。不知道大家觀察過沒有,中國商務社交中白酒的效率是最高的。中國式飯局中,要迅速把局面搞熟,大家快速處于熟悉或是老鐵狀態,這個過程白酒僅需要30分鐘,紅酒卻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支持喝啤酒的小盆友們請出門右拐擼串先,商務場合喝啤酒的真心不多,這道天然的護城河決定了白酒的地位;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其次,做白酒是有門檻的。之前中國白酒有八大廠家,多少年過去了,今天白酒行業前十名和多少前基本相似,前十大中可能只有董酒掉隊了。對外來人來說,這是一個讓人絕望的行業。白酒行業進入門檻高,特別是想做成億元以上規模的,沒有品牌積淀、歷史文化,產品的良好口碑以及優秀的管理營銷能力,幾乎不可能成功。即使你入了行,想做高端已無可能。高端三大品牌(茅臺,五糧液和國窖1573)的格局形成,有歷史的原因,同樣也是消費者的選擇,不完全是企業自身的努力。這三個品牌占整個高端的90%以上銷售占比,其他品牌已經沒有機會了,和留給中國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道理類似哈。目前看,最有可能壓哨拿到外卡的選手是洋河$洋河股份(SZ002304)$,但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最多也是第四位占比最小的小兄弟。另外,這個行業基本沒有外資競爭,小白所知好像就有一家水井坊被外資收購,也難成氣候;
再次,不需要創新,不需要研發,不需要芯片。酒本身沒辦法創新,喝過20次以后口感就熟悉了,然后成癮,每款酒都有口感熟悉程度,強迫消費一段時間以后就會熟悉口感,形成忠誠度。在小白看來,其實并不完全是酒的品質;
第四,白酒行業基本沒有惡性競爭。高端白酒競品有限、競爭有序,各廠家戰略目標基本一致(提價放量),不會出現個別廠家低價傾銷等惡性競爭。如果有,也只能出現在龍頭茅臺身上$貴州茅臺(SH600519)$,有能力通過“略帶惡意”的不提價去擠占對手的空間;
最后,鄉愁和情懷。任何東西沾上情感,都是最強的忠誠度。兒時的滋味,通常都是難以言說、又割舍不斷的東西,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形,無聲又無息出沒在心底(插入經典歌曲天后王菲的《我愿意》)。中國幅員遼闊,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釀一方酒”,多樣的氣候、物產、地域、環境,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可復制的獨特風味,形成了川酒、黔酒、蘇酒、晉酒、豫酒、魯酒等一系列酒的地域性“流派”。例如汾酒$山西汾酒(SH600809)$,山西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短暫炎熱多雨,春季晝夜溫差大,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控制釀酒的溫度就非常困難。聰明的山西人便在地上挖個大坑,把缸放進去。汾酒采用了土缸作為“載器”,由此釀出的白酒相對來講比較純凈,沒有過于復雜的微生物。它最大的特點便是“清潔、凈爽”,是典型的清香型白酒。歷史上隨著晉商的推廣,在祖國大地上廣受歡迎。再說說小白老家的酒,川酒,清朝初期政府推行“移民填川”,大量陜西商幫到四川經營曲酒作坊。四川乃盆地,氣候常年濕潤。潮濕的氣候使得原本釀酒的“土窖”在當地直接回潮變成了“泥窖”。泥窖中富含己酸菌和丁酸菌,大量生成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逐漸發展出了濃香型白酒,川人習慣并且愛上了這種復雜的香氣。釀酒工藝由四川盆地傳播至高原山地居多的貴州。貴州高原山地居多,到處是石頭,去哪里挖坑呢?當地人挖窖,窖池內燒炭,把細菌燒死,釀制出如今盛行一時的“醬香型白酒”?梢,酒才是僅屬于當地的土特產,負載了家鄉人情感的東西。每到一處都能喝到迥然不同的白酒,每個地域都有它獨特的白酒風味與文化。
結尾小白再嘮叨幾句洋河,投資者需要理性看待洋河的低增長。洋河對終端的強有力控制,使其營收最能反映白酒真實的消耗。與高端三大品牌不同,茅臺、五糧液和老窖在旺季時經銷商囤貨,實際消耗小于營收,而在淡季時,經銷商又不敢進貨,導致業績暴跌。所以,按小白的理解,洋河貌似的低增長其實根子上是更健康的營銷模式,廠家對終端的直控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短平快,能最及時的了解市場變化,第一時間將市場需求傳導至廠家,廠家根據市場真實需求和銷售情況及時給出供貨份額。有多少人能克服人性的恐懼和貪婪,經銷商也是如此,洋河模式能較為客觀反應終端市場的情況,扎扎實實,和他家柔綿好酒一樣,業績的真實性要更高一些。
本文內容只為記錄自己思考結果,絕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是投資依據,各位看官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