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受行業環境左右,規范程度欠佳,交易模式仍待檢驗
“紙白酒”是近年來的新興投資,業內比較權威的解釋是“將白酒當成股票去買賣,通過建設交易平臺,減少中間渠道,促使國內酒價透明化”。然而,該理財品種的發展之路頗為坎坷。經歷了2011年和2012年的短暫繁榮后,紙白酒持續下跌的消極態勢便一發不可收拾。尤其在10月底發生的“勝景干黃”品牌回購爽約事件曝光后,行業中更是一片嘩然。質疑聲接二連三:“紙白酒”泡沫終要破滅?酒交所模式何去何從?最新消息是,“勝景干黃”回購爽約事件已經平息。就此,新快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投資人士、行業專家,深入探討“紙白酒”投資亂局。
可拿現金也可提實物 市場景氣時或能享高收益
酒交所誕生于中國酒業蓬勃發展時期。2011年2月,四川中國白酒產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注冊成功。這家由瀘州老窖集團、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有限公司聯合發起組建的第三方電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是全國首家特大型酒類產業現貨電子交易市場。隨后中國香港、天津、上海、貴州都建立了“酒交所”,從事基酒、“紙白酒”等交易。其中四川酒類交易主要進行基酒交易,不面對普通個人投資者,主要面對白酒企業。而目前進行白酒交易的只有貴州白酒交易所和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簡稱“上海酒交所”),完全按照股票化操作模式,即“紙白酒”交易。據新快報記者數據統計,2011以來,已有香港、天津、四川、上海等地超過十家酒類交易所上線,但做“紙白酒”的只有包括上海酒交所在內的少數幾家。
“紙白酒”按照設計,其既能夠在線上通過終端進行虛擬交易,也能夠滿足線下實物交割的要求。新快報記者在上海酒交所網站查詢發現,目前白酒類金融理財產品多達15款,包括 品味2011珍藏版、 水晶2012珍藏版等眾多知名品牌的珍藏款。
記者從上海酒交所了解到,投資者投資“紙白酒”開戶免費,不需要繁雜手續?蛻羧胧星靶柁k理結算銀行的賬戶,然后通過交易中心的網站自助或在經紀會員協助下開立交易賬戶,并開通銀商通或銀商轉賬業務,一切手續是免費的;但是在上海酒交所發生交易后,需要上交千分之三的交易費。另外,如果是新酒首次申購的話,由于是發行價,所以還要上交5%的申購費,以后再去做交易就只收千分之三的交易費,其中千分之二歸交易中心,千分之一歸經紀公司。
一位具有多年“紙白酒”投資經歷的人士對記者講,“紙白酒就是以白酒實物為基礎的增值渠道,基于產品預期而進行的投資行為。在合同到期后,投資者可以通過 實物+收益,或 現金+收益 來獲利。但事實上,現在在酒交所的平臺上買酒的以投資者居多,他們的心態更多將產品看做理財產品,只是為了賺保底的收益,提貨的人并不多。”
處于酒業高速增長期,如此投資“紙白酒”,于企業、于投資者可謂雙贏: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發行產品融到資金,另一方面交易所都是面向全國市場,企業可以通過花費少量的托管費用向全國市場作出宣傳;投資者可以趁酒業“高速增長”利好期,享受投資帶來的豐厚回報。
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 “紙白酒”交易降至冰點
不過,進入深度調整期的白酒行業著實讓投資者陷入了“尷尬”。自2013年伊始,“紙白酒”投資帶來的風險隱患就開始逐漸顯現:隨著白酒現貨價格下跌,“紙白酒”的價格開始漲少跌多,交易疲軟。從上海酒交所的交易平臺顯示看,11月14日上午,只有中國舍得2012、塔牌原酒2008出現最新交易。
在目前的世道,這種以交易中心為平臺建立的新模式,短短三年內就經歷了從火爆到冰點的過程,與相關制度法規不完善有很大關系,投資者進入前一定要考慮清楚。
“做 紙白酒 這個投資的自己喝的比較少,主要還是為了賺錢。”一位白酒經紀人告訴新快報記者,不管是什么理財方式,都是有風險的,但紙白酒這種理財方式肯定是有風險的,“投資收益不能保證,這就像股票一樣,它也有漲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