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8家酒企三季報業績披露完畢,整體業績向好趨勢不變,而白酒仍是機構重點“抱團”的板塊。
以股價創新高的10家白酒企業為例,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是在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達到10億元級別的白酒企業,持股基金均達到百家以上。
不過,在機構“扎堆”白酒板塊的背后,公募基金卻在大量減持。數據顯示,上述10家白酒企業中有9家在三季度遭遇公募基金減持,而遭遇大規模減持(減持股票數量大于2000萬股)的公司則有4家。
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前三季度,白酒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合計達1251億元,同比增長近30%,凈利潤合計413億元,同比增長44%;毛利率平均65%,凈利率20%,營收和凈利均呈現增長態勢。
“在宏觀經濟增長確定的背景下,2017年白酒行業的業績依然會加速向上。”東興證券分析師徐昊分析,隨著消費結構轉型帶來的個人消費對次高端白酒需求的增加,高端白酒帶動次高端白酒提價帶來公司業績的釋放,市場擴容和競爭環境將會改善。
盡管不少機構“扎堆”白酒板塊,但公募基金卻在大量減持,以股價創新高的10家白酒企業為例,遭遇大規模減持(減持股票數量大于2000萬股)的公司則有4家。其中,持股數量變動最大的是瀘州老窖,公司僅第三季度就被基金減持4040.81萬股,伊力特、五糧液和古井貢酒也分別被減持2000萬股以上。而備受市場矚目的證金公司,在三季度同樣減持了多家白酒公司,例如獲券商看多的貴州茅臺已連續多個季度遭證金公司減持,同時遭遇證金公司減持的還有五糧液和口子窖。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有4家QFII持倉貴州茅臺,合計持有2616.87萬股。不過與國內機構減持不同,QFII在貴州茅臺上的持倉數量有所增加,較上期變動246.55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