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保、公私募基金、外資、牛散等多路資金熱衷的白酒板塊,每一期的季報都對行業未來趨勢有一定的前瞻性。2019年前三季度,19家白酒上市公司共創造營收181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6%;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630.37億元,同比上漲17.0%。雙位數增長,股價與業績起飛,但靚麗數據背后,兩大現象值得關注……
越來越壟斷,“茅五洋”占總營收超66%
今年以來,貴州茅臺實現營收609.35億元,占19家白酒企業的34.47%,稍遜于2017年的35.31%和2018年的34.95%。但觀察2010年以來歷年前三季度,貴州茅臺的營收占比,貴州茅臺從2010年初最低的21.35%,逐步擴大至如今超三分之一的份額,十年來營收增速50%以上的速度成長實屬不易,龍頭地位更顯著。
三季報顯示,貴州茅臺整體毛利率同比提升0.27%至91.83%,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分別同比下降1.06%和0.11%,進而銷售凈利率同比提升2.33%至53.19%。預計茅臺酒在價格平抑初見成效、明年春節較早的背景下,將動用明年配額并繼續在電商、商超渠道上放量,從而鞏固目前的批價水平,四季度增長可期。
營業收入排列第2、3位的是五糧液和洋河股份,分別為20.13%、11.45%。2012年之前,五糧液的營收占行業比重為24.24%,超過茅臺的22.87%,位列行業首位。自茅臺時代到來,兩者營收差距拉大,2017年,茅臺的營收竟比五糧液多一倍。從最近六年的三季報看,五糧液的行業營收占比從17%-18%之間提升至今年的20.13%,市場占有率有所提升。
歷年三季度分析看出,洋河股份的營收占比,一直保持在行業第三名,10年來平均行業內營收占比為14.37%。今年5月底,公司開始主動采取了控貨措施,對中秋配額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受此影響,洋河業績增速有所放緩,在歷年的前三季度營收占比中,創出11.45%的新低。
2019年營收排名前三的依舊是貴州茅臺、五糧液和洋河股份,占行業比重為66.05%。此外,“茅五洋”從2010年最低的60.33%不斷攀升,看得出名酒時代,品牌是競爭的第一要素,各大酒企還需不斷提升品牌價值。
歷年三季度營收來看,排位第4至7位的白酒企業也比較固定,分別是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貢酒和今世緣。其中,順鑫農業的主營業務有白酒釀造與銷售,種豬繁育、生豬養殖等業務,報表數據是多塊業務加和,但估算其可與口子窖、老白干酒進入白酒營收前十大酒企。白酒行業現高壟斷性,前十大酒企營收就占了93.33%。
增速大面積放緩,拐點已至?
今年以來,白酒行業表現非凡,釀酒指數上漲98.58%,多只白酒股股價翻番,但相比去年同期,白酒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趨勢明顯。2018年前三季度,19家白酒上市公司營收、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4.7%和30.4%。對比之下,今年兩項數值分別下降了7%和13.4%。
2019年前三季度,瀘州老窖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7.96%,相比去年的37.73%,僅增長0.23%。*ST皇臺2016年至今連續虧損,今年只是縮小虧損幅度。而盈利尚好,凈利增速加大的公司只剩金徽酒(10.49%)和迎駕貢酒(4.11%)兩家。
翻看2014年-2018年的三季度財報,可以看出19家白酒企業中,2018年凈利增速遜于2017年的上市公司有5家,另外2017-2014年分別為7家、8家、4家和10家(其中迎駕貢酒等4只新股在2015年后上市,部分數據不全)。下表中,標黃部分代表本年度凈利增速較去年有所下滑。從圖表中看出,如此大面積個股凈利增速下滑,2019年還是頭一遭。
難怪有行業人士表示,預測到2020年,白酒產業會遇到在發展中積累的問題,有可能進入調整階段。今年以來白酒行業增速放緩,一方面來自于白酒行業結束了前兩年的高歌猛進,隨著整個營收基數的擴大,營收也會趨向于一個比較合理的增速。另一方面,部分龍頭企業經營進入調整期,三季度業績下滑對整體形成拖累。
而本次凈利潤增速大幅下滑的主力軍,以口子窖、舍得酒業、水井坊等二線白酒企業為主。同洋河股份,酒鬼酒也表示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控貨”,受次高端酒鬼系列停貨影響,收入明顯放緩,加之在次高端競爭加劇背景下費用投放大幅增加,同時線上品牌建設仍在繼續投入,銷售費用率大幅提升,導致利潤大幅下滑。
而凈利增速下滑最明顯的是徽酒“四朵金花”之一的金種子酒,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3.12%至6.93億元,凈利潤同比暴跌4507.33%至-7160.67萬元。金種子酒方面表示,一是由于消費快速升級,市場消費主流價位產品上移,導致公司百元以下價位產品市場份額萎縮,銷量下降;二是主推產品金種子系列年份酒尚處于培育期,銷售未突破上量且對公司整體業績貢獻度有限。今年前三季度,金種子酒的中高檔酒和普通白酒分別貢獻營業收入接近2.89億和0.95億元,而2018年前三季度則分別約為4.1億和1.48億元,兩類酒品下滑幅度均超30%。
三季度,無論是一線酒企還是區域酒企,主動控貨、銷量下滑、增速放緩成為關鍵詞,17-18年很可能成為白酒行業凈利增速的高位區。若接下來白酒行業的凈利增速進一步放緩,很可能對后期行業個股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