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策略:短期警惕兩大因素 中期布局新時代新產業
最近一周股市下跌已在逐步驗證策略月報短期謹慎邏輯,短期繼續警惕國內金融監管和美聯儲縮表加息兩大擾動因素。中期穩中有進的格局未變,新時代經濟平盈利上。2.業績是短期波折時最好的防護盾,16年1月底以來市場三次明顯回調,盈利確定且估值匹配的行業相對收益明顯。3.中期樂觀,短期繼續謹慎,業績為王,當前金融+消費白馬+建筑,中期布局新時代新產業,如先進制造、新興消費。
方正策略:業績為王 11月首選銀行食品飲料及消費電子
目前建議繼續保持樂觀,精選機會。核心的變化在于三點:一是經濟失速擔憂持續緩解,出口和消費動力依然較強,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增速回落可控,制造業升級趨勢明確,經濟增長中樞確認;二是流動性維持緊平衡但不存在實質拐點,國債收益率上行源于中長期經濟增長預期修復以及金融去杠桿擔憂,目前對市場的影響有限,觀察的時間點建議在18年3月;三是金融風險進一步下降,風險偏好持續修復,其中外匯流出、地方政府債、國企運營風險均有不同程度的擔憂緩解,銀行壞賬率出現拐點。
中信策略:四季度再抱團 熱點可能向二線龍頭轉移
在目前大類配置優質資產稀缺的環境下,機構確實青睞預期回報率穩定的價值股,這一輪基金增配重倉價值股不是短期博弈,而是一個長期趨勢。而且今年已經形成了正反饋:價值龍頭表現好、重倉價值的基金因表現好而凈申購多、價值板塊繼續獲得增量資金青睞。我們認為,基金“再抱團”增持稀缺價值股的趨勢會在四季度延續。
廣發策略:白酒行業景氣加速復蘇 汽車整車相對較差
我們結合ROE、ROIC-WACC、有息負債率三者的趨勢,深入探究“消費白馬”抱團背后的行業分化——白酒行業的景氣加速復蘇,生物醫藥行業的盈利能力也出現了改善,而汽車整車的景氣相對較差。今年以來,市場結構的一大特征是“價值為王”,而將這種風格演繹到極致的代表為“消費白馬”抱團。
國君策略:短期有擾動把握周期第5波 戰略看多大制造
短期有擾動,把握周期第五波,金融估值修復,戰略看多大制造。受債市流動性傳導、三季報落地、供給側預期修正等影響,短期市場有擾動,但我們認為市場動力仍存,節奏趨于“進三退二”。在經濟維持平穩的格局下,企業盈利結構性改善仍是市場主線。配置上,消費第四波將繼續演繹,周期需要等待10月份經濟數據或供給側的價格效應帶來的催化。此外,我們戰略看多大制造,重點推薦高端裝備、5G、人工智能、高鐵、核電、衛星導航、智能制造等主題。
招商策略:偏股公募發行回暖 如何落子后市值得深思
近期主動偏股型基金(主動管理股票、混合(非保本))發行明顯回暖,平均首發規模持續回升,繼十月平均發行規模突破個位數達到13.3億后,11月成立的四只基金平均發行規模達到26億。市場持續回暖、公募基金業績改善;地產調控引發資金分流;居民風險偏好提升是基金發行回暖的原因。若保持這樣的態勢有兩重意義,第一,市場表現或強于預期。第二,市場定價權有望重新回歸公募。若公募基金發行態勢能夠保持,如何能夠在自身增量資金市場環境下戰勝市場平均水平,是每個相對收益投資者都必須考慮的問題,而眼下這個時間節點非常重要。
安信策略:短期市場偏弱 積極因素在積聚中
總體而言,我們維持短期市場偏弱的判斷,但我們認為積極因素正在積累,我們認為A股市場在年底至明年春節具備一波風格切換的基礎,投資者只是需要短期等待催化,短期關注金融數據與債券市場,12月關注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當前我們建議配置上關注銀行、保險、食品飲料、醫藥、通信、新能源汽車等。主題關注雄安、海南、智能制造、芯片國產化等。
興證策略:結構性行情繼續 成長股的配置性價比提升
結構性行情繼續,核心資產和金融龍頭仍是“定海神針”。雖然上周市場一度出現波動,但后續指數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小,大概率仍是結構性行情。我們持續推薦的核心資產和金融龍頭仍將是穩定市場的中堅力量,尤其是三季報業績良好或超預期的公司,繼續維持推薦。
成長股的配置性價比提升。1、十九大報告將創新定義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提及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個子領域,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值得期待;2、上周,360回歸A股方案披露,證監會在周五發布會上也表示“將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戰略發展方向、掌握核心技術、具有一定規模的優質境外上市中資企業參與A股公司并購重組”,未來A股或迎來更多優質科技股回歸;3、經過較長時間的消化,成長股中估值成長匹配的標的也在增加;4、從倉位結構的角度,今年以來,基金對低估值藍籌的抱團趨勢顯著,對成長股的配置回落,從基金三季報看,中小創的超配比例繼續下降。因此,成長股的配置性價比正在提升,建議左側自下而上精選估值成長性匹配或產業趨勢明確、市值空間巨大的成長股標的。
天風策略:膠著期持續推薦金融與環保 關注特朗普訪華
自五月份產業資本大舉增持以來,市場連續五個月震蕩上行,在此期間,我們是市場上最堅定的多頭,6-10月的路演交流中,我們強調最多的事情就是“十九大之前市場無虞,調整即是上車機會”,隨后市場逐步對此達成一致預期。另外一方面,我們也一直提醒大家對金融監管在十九大之后的再次加強保持一份警惕。10月下旬開始,債券市場率先反映這樣的預期,股票市場相對滯后一段時間也產生擔憂,疊加此前積累了半年左右的浮盈,市場逐漸開始進入膠著階段,首推相對穩健的大金融。
中期來看,需求側經濟走弱但保持韌性、供給側去產能和環保督查限產嚴格,使得產能周期的上升期斜率放緩并且時間被拉長,這一階段里雖然實際總需求回落,但產能利用率持續回升,導致總資產周轉率、從而ROE持續改善,市場中樞震蕩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