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隨著金種子酒業2019年半年度報告的發布,19家白酒上市公司都已交出2019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從這19家上市公司的業績來看,可以總結出三個特點:營收增加、增速放緩、行業分化加劇。白酒上市公司業績飄紅,但白酒行業的增速明顯放緩,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導致行業分化進一步加劇?白酒未來的發展會呈現怎樣的局面?
數據 營收增加增速放緩規模酒企和產量都在下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國規模以上釀酒企業數量為2121家,營業收入累計達4275.9億元,同比增長7.3%;利潤總額累計達857.8億元,同比增長18.3%。A股白酒板塊合計實現營收1283億元,同比增長19.2%,增速同比下降12.3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443.02億元,同比增長25.64%。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白酒板塊合計實現收入517.72億,同比增長14.6%,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21.8個百分點、環比上一季度增速放緩8個百分點。
“茅五洋瀘”四家龍頭企業上半年狂賺376億元,而從凈利潤數據上來看,“五洋瀘”三家凈利潤總和不及茅臺一家。凈利潤最高的茅臺比最低的瀘州老窖多出超過170億元,是第二名五糧液的2倍。從營收數據來看,超過百億的有茅臺、五糧液、洋河3家;50億到百億之間的有瀘州老窖、牛欄山、山西汾酒、古井4家。
從盈利能力來看,上半年白酒板塊毛利率提升0.7個百分點至76.4%,凈利率提升1.6個百分點至36.4%,均創此輪復蘇以來的新高。從費用率來看,整體費用率下降0.9個百分點至16.4%,銷售費用率下降0.3個百分點至11.3%。
在凈利潤數據方面,茅臺以199.51億元的凈利潤“躍遷式”領跑,頭部隊伍間呈現出較大差距,腰部隊伍凈利潤整體小幅上漲,尾部隊伍中兩家企業呈虧損狀態。
在毛利率方面,茅臺以91.87%的毛利率獨占一檔,毛利率為80%~90%的僅有水井坊,大部分酒企的毛利率集中在70%~80%;通過對企業主要產品價位段的分析,很容易看出:主戰場在高端、次高端市場的企業毛利率較高;與之相對應,主攻大眾酒市場的企業毛利率較低。
但是,從看似很好的白酒業績來看,白酒行業的隱憂也正在顯現。中國白酒銷量(折65度)至2016年登頂1305.71萬千升后,總銷量不斷下跌。到了2018年,銷量僅剩854.65萬千升,降至與2010年銷量相當。而到了2019年,截至6月底,白酒銷量僅為397.97萬千升,同比減少21%。
另外一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數據是:2017年中國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為1593家,2018年為1445家,比上一年減少148家;到2019年4月最新數據顯示,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進一步減少到1176家,再度減少269家。
規模企業減少的同時,白酒的產量也處于下滑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之前,中國白酒產量呈穩定增長趨勢,由2012年的1153.16萬千升增長到2016年的1358.4萬千升。到2017年,中國白酒產量開始下滑,為1198.1萬千升,同比下降11.8%。截至2018年,中國白酒產量繼續下跌,達到近幾年最低值,為871.2萬千升,同比下降27.28%。截至2019年7月,中國白酒產量為456.1萬千升,較上年同期下降15.65%。
分析 增速放緩是大趨勢部分二線酒企營銷模式需升級
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7家公司業績實現增長,16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實現增長,白酒板塊也是一路飄紅。白酒行業的“繁華”背后,卻是增速放緩的事實。通過19家白酒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和去年同期業績的對比發現,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16家營收增速下滑,17家凈利潤增速下滑,白酒行業增速明顯放緩。
根據Wind數據,2019年上半年,A股白酒板塊合計實現營收1283億元,同比增長19.2%,增速同比下降12.3%。其中,第二季度白酒板塊合計實現收入517.72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21.8%、環比上一季度增速下降8%。
營收層面,去年上半年,8家白酒上市公司營收增速在30%以上,而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速在30%以上的只有3家。在凈利潤層面,去年上半年有8家白酒企業凈利潤增速超過40%;而今年上半年,只有一家酒企的凈利潤增速在40%以上。
“這基本上反映了增長放緩、增速下降的發展趨勢。”河南亮劍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牛恩坤認為,從分類來看,頭部企業增長屬于量級增長,茅臺和五糧液以及洋河與二線酒企已經明顯拉開距離。幾家二線酒企的同期增速不如頭部企業,這說明二線酒企的營銷模式可能需要全面系統升級。省級或者區域龍頭企業出現幸存者偏差,口子窖表現不俗,舍得費用明顯增高。金種子、青青稞酒繼續墊底,甚至出現虧損。
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表示,白酒行業增速放緩是白酒經營環境惡化的結果,白酒上市公司業績放緩的背后,是大量區域酒企的邊緣化發展。此外,目前我國酒類消費呈現多元化態勢,年輕消費群體對白酒的感知度很低,導致我國白酒整體消費不振。
觀點未來白酒產品更多樣消費場景更多元
白酒行業增速放緩帶來行業競爭的白熱化,使得白酒行業分化加劇。從今年上半年業績來看,白酒上市公司的前四強——茅臺、五糧液、洋河以及瀘州老窖,合計營收為906.51億元,在白酒上市公司總營收中占比為72.27%,相比去年同期的72.16%進一步提升。
頭部企業高速增長的同時意味著其他企業的業績下滑。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和水井坊營收增速明顯下滑;山西汾酒、水井坊、古井貢酒、衡水老白干、舍得酒業、伊力特、金種子酒的凈利潤增速明顯下滑;青青稞酒、金種子酒的營收、凈利潤都是負增長。
對此,牛恩坤認為,行業分化加劇其實早在2013年之后就開始了,是多方面因素疊加造成的:一是消費總量在下降;二是渠道這些年一直在去庫存,不再接受壓貨;三是消費者指名購買,認知能力提升了;四是行業進入擠壓式增長。
蔡學飛表示,在行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從一線酒企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就可以看出,未來整個白酒行業的外部競爭壓力會越來越大,擠壓式的競爭越來越明顯。因為競爭強度和競爭壓力的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各個企業的市場投入不斷加大。
“從目前區域酒企兩個發展特征就可以看出,一個是泛全國化發展,而另一個就是產品結構高端化。全國性酒企在渠道下沉,區域酒企未來會逐漸失去根據地市場,要做得更好除了不斷謀取其他市場的發展以外,積極拉升價格帶、進行產品升級也至關重要。這就導致區域酒企在品牌力有限的情況下出現分化。從長遠的發展來看,中低端產品只會越來越少。”在蔡學飛看來,伴隨著白酒消費人口和消費習慣的改變,未來白酒消費更多元、更細分。具有品牌歷史和獨特品牌基因的名酒會持續發展,而更具場景化的產品和品牌可能也會得到一些發展契機。
“發展放緩、行業分化加劇不僅僅是白酒界的現象,其他行業也是如此,這說明白酒消費結構不合理,消費場景比較固定。”牛恩坤認為,未來白酒的消費一定是品牌與品質并存,產品多樣,消費場景多元,以及渠道分化、香型眾多的繽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