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媒點評致茅臺情緒降溫,板塊調整幅度大:上周市場大跌,食品飲料下跌1.91%,跑贏上證綜指(-4.53%)。各細分行業中肉制品和啤酒板塊上漲,分別上漲8.7%,3.8%,其余子版塊下跌,黃酒,其他酒類,白酒分別下跌5.6%,4.2%,2.8%。上周四,受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公眾號學習小組發布文章《變味的茅臺,誰在買單》影響,白酒板塊單日跌幅達8.9%,17日小幅反彈1.2%。我們認為板塊下跌的主要原因還是前期流動性寬松以及市場對確定性偏好帶來的估值提升讓板塊漲幅較大,市場整體已經在前兩天出現了調整,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只是邊際上影響白酒板塊情緒。我們對于板塊的觀點沒有發生變化,目前板塊的行情已經超出了基本面和業績層面因素,更多的體現是估值提升,對板塊業績確定性的溢價。疫情對終端消費二季度仍然有影響,但是市場預期已經切換至明年。行業長期向上的基本面趨勢不變,而且疫情會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趨勢,高端和次高端仍是最有機會的價格帶,長線繼續看好。
2、二季度白酒板塊提價信息不斷,淡季酒企積極維護市場:二季度以來,郎酒,汾酒,劍南春,今世緣,古井,瀘州老窖均發布漲價通知,但是這些公司的提價與茅臺提價是完全不同的,目的在于維護渠道生態,屬于淡季維護渠道的營銷手段,對業績的貢獻度較。1)通過出廠價小幅提升或者提升終端指導價格,有利于穩定渠道價格體系,保證渠道利潤,延長生命周期;2)刺激渠道回款,搶占經銷商現金流;3)白酒價格是品牌力的體現,淡季提價可以維護品牌高度。而高端酒的提價則是回收渠道利潤,對上市公司業績有直接正貢獻。本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文章批判茅臺酒成為官員腐敗硬通貨,價格被炒作偏離市場價值。我們認為文章會為茅臺熱降溫,降低市場的提價預期,但是對茅臺終端實際消費和中長期供需矛盾的邏輯沒有影響。
3、中秋旺季展望:終端消費超預期概率較大,報表端仍存壓力。進入三季度,中秋旺季漸行漸近,我們預計今年的中秋旺季白酒動銷可能有亮眼表現,主要系1)受海外疫情影響,中秋國慶假期出國等旅行人數減少,而且今年中秋與國慶旺季重疊,假期時間延長,返鄉探親比例增加。2)由于疫情影響,春節后外出務工受阻,前往一二線和沿海城市打工人數下降,滯留在下沉市場或者在周邊三四線城市打工人員增加。這兩個原因都可能導致今年中秋人情走動往來較往年更頻繁。3)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取消的宴席有望在三季度集中得到補償。4)今年中秋時間較晚,旺季備貨時間延長,對三季度業績有正面影響,類似于2017年。當然,這個判斷的前提條件是秋冬疫情不會再出現反復,居民的消費心理能夠正常恢復。目前市場對白酒板塊三季度有較高的預期,但是我們認為三季度報表端仍存在壓力,一方面是三季度繼續消化二季度的庫存,另一方面三季度基數高,占全年的收入比重比二季度要高,較難平滑,調節的余地小。
4、 行業和公司觀點更新:1)安井食品: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推動C端產品的發力,打造消費品牌。今年的疫情推動了公司C端的發展,目前C端的占比相較于去年有顯著提升。疫情后,消費者對于速凍食品的認知有所提升,未來行業發展的空間大。而且速凍食品行業高度分散,未來集中度會持續提升。若后續疫情還有反復,速凍食品行業將繼續整體受益。隨著公司對淡季營銷政策的調整,淡旺季的產能利用率將會更加平衡,有助于提升盈利能力
2)絕味食品:疫情后醬鹵制品行業整合在加快,絕味的優勢在于文化基因和管理體制。截止二季度,疫情對于公司仍然有影響,目前有將近300家店還沒有恢復營業,機場高鐵等高勢能門店影響較大。但是疫情可以加速拿店進度,今年新增的門店數會比去年多。線上休閑食品品牌推出的長保醬鹵制品和新鮮的產品口味上差異較大,不能夠替代線下的需求。
3)雙匯發展: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啟動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作,其中,今年將重點支持肉類冷鏈設施建設。這項工作重點面向農副產品優勢產區和集散地,整合集聚存量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以及冷鏈物流市場供需和農產品流通、生產加工等上下游產業資源,提高冷鏈物流規;⒓s化、組織化、網絡化水平。公司作為國內屠宰和肉制品絕對龍頭,將受益于肉類冷鏈物流的升級,冷鮮肉、低溫肉制品等消費升級產品迎來發展機遇。二季度以來隨著豬肉和雞肉價格的回落,公司的肉制品噸利將有明顯提升。而且火腿腸肉制品等二季度補貨行情將帶動銷量回升,預計二季度凈利潤增速有望達到30%以上。
5、推薦個股:白酒:貴州茅臺、今世緣、古井貢酒、口子窖、金徽酒、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等;大眾品:百潤股份、伊利股份、安琪酵母、安井食品、洽洽食品、克明面業、涪陵榨菜、恒順醋業。
6、風險提示:1)新冠疫情持續時間和猛烈程度超預期;2)宏觀經濟波動導致消費升級速度受阻;3)國家行業政策變化;4)食品安全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