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周茅臺的股價依然沒辜負眾望。7月6日,貴州茅臺股價突破1600元,總市值高達20013.24億元,股價、市值雙雙再創新高。截至收盤,貴州茅臺股價為1600元/股,漲跌幅達3.78%,當日股價最高摸至1616元/股。
記者梳理發現,茅臺近來漲勢持續走高。6月1日,茅臺股價突破1400元,市值達1.8萬億;7月1日,茅臺股價突破1500元,總市值達1.88萬億;7月2日,茅臺股價達1550.9元,總市值達1.94萬億。同時,貴州茅臺最新兩融余額為122.86億元,其中,融資余額為116.43億元,近10日增加9.85億元,環比增長9.25%。北向資金動態上,滬股通最新持有該股1.07億股,近10日增加56.11萬股,增長0.53%。
在陷入“股價飆升,牛市來了”的歡呼中,有業內人士站出來“降溫”。2019年3月,茅臺首次站穩萬億市值關口時,高層曾提醒投資者,理性看待茅臺的萬億現象,不要盲目跟風。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記者,茅臺作為白龍馬的龍頭,近幾年漲勢十分強勢。但一路高漲的背后或將產生估值泡沫,引發股民及投資者的擔憂。不過,長期來看茅臺的品牌價值和長期的利潤增長依然會持續。
細觀茅臺的2萬億跨越,僅僅用了15個月。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茅臺,市值收于88.88億元。從上市到市值破千億,茅臺用了五年半。而從一千億到兩千億,該集團僅用了11個月零6天。自2017年4月起,茅臺總市值突破5千億后,股價伴隨市值一路攀升。8個月后,茅臺總市值突破1萬億。
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強調,茅臺股價的一路高漲,將引發社會輿論的過度關注,并進一步加大經營風險和負面輿論反彈。作為集投資品、消費品和奢侈品等屬性于一身的白馬股,茅臺股價過快的增長并沒有給消費者帶來實際利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炒作的風氣。從投資品的角度而言,疫情后期國內投資通道偏窄,大量的中間商和資本機構瞄準了以國內市場消費為主的茅臺進行投資炒作。從消費品的角度而言,茅臺的奢侈品特征十分明顯,在產能有限的情況下,這一屬性得到進一步的凸顯。但根于酒類消費品的屬性,國家不會任由茅臺真正的奢侈品化,這并不符合國家的主流價值觀。
“在資本市場持續炒作之下,茅臺股價逐漸走高,伴隨而來的是終端市場價格越來越高甚至出現價格失控。”蔡學飛直言。據悉,飛天茅臺2015年出廠價為819元/瓶,零售價不低于850元/瓶;2016年上半年,零售價在880元至1000元/瓶左右,到下半年價格上漲一度突破1100元/瓶;2017年年底,飛天茅臺零售價突破1800元/瓶;到2018年,一瓶飛天茅臺的終端指導價已為1499元/瓶,零售價2000多元。2020年,飛天茅臺的零售價已增長到2700元/瓶左右,至此,飛天茅臺的終端市場價格已經增長超200%。
為了平衡“一瓶難求”和“價格高漲”,茅臺直營化為自身渠道送來了一劑“降壓藥”。記者了解到,該集團于2019年開始便以商超、電商、團購客戶為核心,拓展直銷渠道,并在今年先后簽約35家區域性KA賣場、4家酒類垂直電商和2家煙草零售連鎖,以進一步平抑市場價格,推進營銷渠道扁平化改革。
針對茅臺對終端市場價格的管控,蔡學飛指出,事實上,茅臺集團自身也在喊話“理性增長”。因此,不論是從茅臺企業自身發展而言還是國家政策輿論風險,該公司一定會主動調控茅臺酒產品價格。一方面,茅臺會繼續加碼直營化推進;另一方面,該集團會繼續釋放穩價信息,整頓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