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和6月是白酒市場的消費淡季,但各大白酒品牌近日卻動作頻頻,引發市場關注不斷,原因在于——漲價!
一方面是廠商官方售價均有所提高:
從五糧液,到郎酒,再到汾酒以及劍南春,各大酒廠紛紛將自身旗下的核心高端酒品零售指導價提高。
受高端酒廠的漲價影響,這輪酒價上漲趨勢業也逐漸蔓延到了一些次高端品牌,如江西本土的四特酒等也調高了核心產品的價格。
另一方面是市場對于高端酒的零售價也開啟高熱模式:
據悉,終端市場上53度飛天茅臺終端叫價已經直逼2400元/瓶,五糧液終端零售價也在每瓶千元以上。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提價成了市場趨勢
白酒作為我國的傳統酒類品種,歷史悠久。酒文化、餐桌文化一直相輔相成。
從整體趨勢來看,2016年以來,其實白酒行業總體產銷量都有所下滑。
但從行業的銷售收入變化來看,銷量的大幅下滑并沒有對收入造成非常嚴重的沖擊,銷量少了,但賺得不少,從中可以判斷,白酒的平均銷售單價在2016年后有所大幅調升,保障了行業規模沒有出現萎縮。
白酒的價格變化趨勢,其實也實在迎合當前消費者心態的變化。畢竟“喝少點,喝好點”已經成為中國當前最為普遍的酒文化。
從尼爾森發布的中國酒業趨勢報告中可以看到,92%的白酒消費人群在2018年購買白酒的實際花費維持或超出了前一年。次高端白酒(價格300-700元)連續兩年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
國內白酒市場整體已經逐漸趨向高端與次高端化,各大白酒企業也都順應趨勢,通過提價來塑造企業高端品牌形象。
與此同時,行業內部的馬太效應也越發明顯,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19家白酒上市公司占去了白酒行業總營收近40%的份額,同時白酒陣營的虧損企業也在增多,去年全行業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還有1445家,到了今年4月底剩下1176家。
白酒行業的市場份額更多地在向頭部企業與優勢企業集中。
白酒的市場在哪
時間跨入2019年,如今最老的80后已經快40了,最年輕的80后也已經30歲了,甚至最年輕的90后也已經20歲了,這兩代在時代潮流中成長起來的成年人群是如今的消費主力大軍,也是如今龐大中產階級的主要構成,他們“追求高質量生活”的消費觀念也影響著如今主流的消費潮流。這是白酒行業整體趨于高端化的客戶基礎。
隨著洋酒和紅酒也開始在國內逐漸流行,過往定位于日常消費的中低端白酒收到了一定的沖擊,受眾用戶被分散。這進一步加速了中高端白酒對定位的強化,即以商務餐飲為主要消費場景。相比之下,中高端商務用酒定位于中高端消費人群,價格壁壘和高品質等屬性都更容易培養用戶的忠誠度。
而只要中國的酒桌文化不發生改變,中高端白酒的市場幾乎看不到盡頭。
因此在大眾消費品都在重點開拓下沉市場,尋找市場增量的時候,白酒行業卻反其道而行,主動收縮消費范圍,把目標精準地放在中等收入及以上消費人群的商務消費場景。
又因為白酒的品牌格局已經在多年的競爭中分出層次,中高端品牌的用戶熟悉度較高,低端酒品牌在高端酒市場上很難有所突破,因此市場整體的中高端化趨勢更加加重了行業內的分化集中,中小酒類品牌得淘汰加速。
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白酒行業未來預計將在品牌建設趨于高端化、產品定價趨于中高端化的方向上一直走下去。
市場動態
中國人口眾多的優勢決定了我國的民生基礎消費市場始終屹立不倒,大消費行業被中外投資者一致看好!
據統計,2000/1/1-2019/6/12期間,申萬一級行業中表現最好的行業是食品飲料行業,漲幅為1247%,而三級行業白酒行業的漲幅更是高達3296%,年化收益率為19.8%。
過去三年間,申萬白酒行業18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幾乎翻了一倍,平均盈利水平也有所提高。
而在2019年以至今的行情中,申萬白酒指數漲幅高達71.86%,超過了同期滬指的漲幅19.78%。
從未來看,白酒行業得馬太效應預計將繼續增強,行業龍頭企業的地位不斷鞏固,高端產品一瓶難求的現象預計將成為常態。
同時次高端酒市場預計迎來一波有活力的競爭,原有玩家將在品牌建設方面力求突破,而中端品牌將會發起向次高端產品的嘗試和挑戰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投資指導,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