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紅利持續釋放,利好定價權強的上市酒企
無論是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行業口徑還是上市酒企口徑數據來看,白酒行業收入增長的核心驅動力逐漸從量增切換為價增,這與當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白酒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白酒消費趨向品牌化的趨勢相吻合,其中品牌優勢凸顯、質地更優、定價權更強的上市酒企更為受益。因此在本輪白酒周期中,上市酒企整體收入增速(平均約24%)好于全行業(平均約12%),且上市酒企整體的噸價至少是全行業的1.5倍,相對全行業具備較高的溢價率。但從占比看,上市酒企整體的收入和銷量占全行業的比重仍然不高,2018年分別為35%、12%,保守測算在不考慮行業總量擴容僅在需求向品牌酒企集中的趨勢下,未來5年上市酒企的整體收入復合增速預計仍能維持雙位數增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不同檔次酒企的量價關系在行業不同階段表現不盡相同
從貢獻度看,在不同檔次酒企的收入增長中,價格已經成為或將成為主導的貢獻因素,但不同檔次酒企的量價關系在行業不同階段表現不盡相同:1)高端酒企:成長周期中價格貢獻高于量增貢獻,價格貢獻主要來自主品牌的提價,但調整周期中價格(出廠口徑)并未出現太大波動,可能的原因是高端酒企具有強勢的品牌力,挺價能力及意愿更強;2)次高端酒企:成長周期中價格貢獻遠遠高于量的貢獻,價格貢獻包括提價和結構升級,在調整周期中,價格亦會出現巨大波動,且價格往往先于量出現波動,量的波動小于價,但波動幅度較其他檔次酒企大;3)大眾高端酒企:歷史來看,價格和量的貢獻相對均衡,且無論調整周期還是景氣周期,價和量的波動幅度均較小,體現出了大眾高端酒的需求相對剛性;2018年量略有下降,價增成為支撐大眾高端酒企收入增長的核心動力,體現出了大眾高端酒的需求正在加速品牌化;4)大眾普通酒企:大眾消費需求從100元以下價格帶向100元以上價格帶轉移的趨勢更為明朗,導致大眾普通白酒的需求量連續多年下降,2018年實現微增,價格提升成為驅動收入增長的最主要動力,但該價格帶酒企的定價權弱于其他檔次酒企,所以即使內部消費升級推動整體噸價持續提升,但大眾普通酒企的收入增速仍然是各檔次白酒中表現最弱的。
行業觀點與估值
優選對行業或所處價格帶具有較強定價權的品牌酒企,重點推薦貴州茅臺(25%/26倍)、五糧液(26%/24倍)、洋河股份(16%/18倍),其他建議關注瀘州老窖、山西汾酒(27%/28倍)、口子窖、古井貢酒等。
風險提示:1。需求不達預期;價格調整過快抑制實際需求;2。限制性政策調整;行業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