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是濃香酒鼻祖,瀘州老窖也怕巷子深。
我想,至少有兩個細節可以佐證:其一,他們在成都市區投建瀘州老窖國窖大廈,讓決策中樞更接近省府,我們的采訪也不必趕赴近300公里之外的瀘州;其二,我們在采訪瀘州老窖常務副總經理、董秘王洪波時,工作人員見機“廣告植入”,剛開始把新款1573白酒放在中間茶幾上,后來才移至王洪波后側位置。
走進國窖大廈展廳,有瀘州老窖早期創業者的介紹。其第一代傳人,可追溯至1324年成功釀制甘醇油的郭懷玉,如今已傳承至第23代,用王洪波的話說,這是“口口相傳,堅守古法釀制技藝,手法正宗,傳承匠心”。讓老窖人引以為傲的,還有自1573年開始(明朝萬歷年間)未曾間斷釀造的窖池群,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本站
近兩年白酒行業強勁復蘇,以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為代表的績優白酒股,在二級市場引領了價值投資熱潮。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5654.42億元,同比增長14.42%;實現利潤總額 1028.48 億元,同比增長 35.79%。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在消費升級推動之下,第三輪白酒牛市業已開啟并將維持高景氣。
瀘州老窖在2017年年報中提出今年經營計劃——力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不過用詞頗為謹慎:“2018年經營計劃是公司依據“十三五”戰略規劃并結合自身業務能力制定,并不代表公司對2018年度的盈利預測。”那么,瀘州老窖是如何研判行業變化的?白酒行業是否已處于回暖期?
王洪波說,“我對這個判斷還是持保留意見”。他告訴我們,整個白酒行業處于回暖期,不太確切,F在大家看到的是排名靠前的,尤其是上市公司,總體生存和發展狀況不錯,但是整個白酒行業的深度調整還在進行,去產能還在持續。白酒消費在向品牌集中,向大企業集中,向有技術質量的企業集中,向原產地、有文化、有故事的白酒企業集中,他們可能發展得更快、更好。而一些區域性的中小規模的酒廠,未來將舉步維艱。“我們判斷,整個白酒行業還將是10家左右的品牌企業主導市場。就整個白酒行業而言,現在說它回暖、回升,還是有點早。”
王洪波認為,白酒價格的提升與變化,必須考慮消費者的接受度,同時也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和發展需要。他也坦言,瀘州老窖有過提價教訓,任何時候都必須對市場、對消費者足夠尊重。“目前市場出現新變化,以前是品牌企業與二線企業的競爭,現在是一線品牌企業與品牌企業之間面對面的競爭、面對面的拼殺。” 雖說干什么吆喝什么,王洪波對白酒行業的冷靜思考,大抵可以用“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來概括。
前不久發生的京東銷售茅臺中途被掉包事件,引發白酒行業對發展電商的深層次思考。在王洪波看來,瀘州老窖必須走“天網”和“地網”融合之路,所謂的“地網”,就是“自己的渠道,也就是現在的實體店”,也就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他強調,白酒行業單純依賴網絡銷售,以及完全固守傳統渠道的銷售,都是不可取的,“我們現在手里有兩三萬家終端,是任何人都不具備的。我們不準備把電商完全交給第三方,這無異于繳械投降。”
我們離開國窖大廈時,王洪波執意要送我們下樓,并在送我們上車間隙為管理團隊點贊:公司董事長劉淼、總經理林鋒都是瀘州老窖自己培養起來的,都是做銷售出身,有著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兩人很年輕,都還不到50歲,這在國內一線酒企絕無僅有。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采訪中措辭頗為謹慎的王洪波,這一次展現了十足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