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過去2年是白酒板塊牛市,超額收益明顯,2018年一季度板塊出現回調,市場的擔憂集中在行業景氣周期的持續性上,一季報披露顯示名酒業績依舊強勁,特別是區域強勢酒業績環比加速趨勢顯著,白酒板塊行情再起,怎么看全年投資機會?該篇報告力求追本溯源,從本輪行業周期的不同之處說起,透視行業出現分化增長的本質,從需求端角度判斷行業增長具備良好的持續性,本輪景氣周期可看得更長。同時,對行業各價位帶品牌的發展趨勢做出預判,未來3年高端酒有望回歸穩健增長,次高端繼續爆發,中低端酒百舸爭流。目前名酒估值對應2018年約25倍,處于歷史估值中樞位置,MSCI落地有望重構板塊估值體系,建議全年視角買入高端酒盡享業績增長收益,加大二三線酒配置力度獲取超額收益。
本輪行業周期的不同之處:消費結構轉變+渠道模式優化,景氣周期可看更長。2015年起白酒行業持續上行,應客觀認識行業并非全面向好,核心是結構性回升,分化增長趨勢不變。從需求端來看,白酒消費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商務消費商務和個人消費成為主戰場,名酒依靠品牌賦予的價值和強大的資金實力,有能力承接應對消費群體的變化,中小酒企則在這場變革中失去生存土壤逐步淘汰。從渠道模式來看,外在的信息技術進步(ERP系統)使得酒企渠道精細化成為可能,內在企業反思教訓積極改革推動渠道轉型,內外因素結合的產物就是企業逐步強調渠道下沉、終端建設乃至消費者服務意識。對于行業持續性判斷,我們看到房地產投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平穩上行,白酒需求端具備良好支撐,平穩經濟周期中消費韌性凸顯,“需求結構優化+企業策略謹慎”有望拉長白酒行業景氣周期。
行業趨勢思考:高端酒穩健增長,次高端繼續爆發。1)高端酒:價格管控短期壓制投資需求,補庫存周期告一段落,我們測算的茅臺酒社會庫存處于不足2個月的良性水平,對此無需擔憂消。費需求驅動收入穩健增長。由于茅臺酒供給量極為稀缺,普五和國窖供給量亦相對有限,我們認為未來3年高端酒供需格局偏緊局面不會改變,預計每年量增10%(消費需求)、價升10%(提價和結構升級),收入復合增速有望回歸20%穩健增長。2)次高端:300元以上的全國名酒持續高增長,該價位段的區域優勢品牌(古井、口子窖、今世緣等)亦呈現40%以上的增速。市場疑惑區域酒企與全國性品牌之間競爭問題,我們認為次高端市場尚處于跑馬圈地時期,因為分散到各省份的規模其實很小,提前布局的強勢品牌均有較好的發展窗口期,名酒與區域優勢品牌增速加快體現出的差異只是時間上有先后之別,我們判斷未來3年次高端市場,將是全國+區域名酒共同繁榮發展的時代。3)中低端:百元以下市場是眾多地產酒的集聚地,雖然整個市場規模沒有增長,但大眾消費群體數量畢竟龐大,因此地產酒的需求會長期存在,但內部會有分化。我們認為缺乏規模優勢的小酒廠將加速淘汰,即使是成規模的上市酒企也可能面臨持續下滑的困境(金種子酒等),而牛欄山銷量卻加速增長,看好未來這種具備高性價比優勢的大單品繼續全國化擴張,收割地方小品牌市場份額。
估值探討:龍頭成長性好于海外,估值有待修復。消費品估值體系核心看市場空間和競爭格局,前者決定企業成長的天花板,后者決定企業成長的難易程度。白酒行業市場規模約6千億元,大幅領先其他細分子行業,且行業仍有增長,足夠大的市場規模為名酒提供了充足發展空間;五屆名酒評選奠定了白酒的品牌基礎,經過多年發展名酒的價格占位基本確立,未來很難有新的品牌能突破這種,因此在需求端穩定背景下,白酒估值體系具備優勢。對比海外烈酒龍頭帝亞吉歐,近5年業績增速基本維持個位數,波動性較大,2%的股息率亦非亮眼,PE仍穩定在25倍上下。國內名酒成長性明顯好于海外,目前對應2018年估值約25倍,處于歷史估值中樞位置,6月MSCI正式落地,稀缺的優秀白酒股將會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者,板塊估值體系有望重構。
投資建議:周期波動弱化,重視消費換檔升級機會。2018年以來白酒板塊再次跑贏大盤,尤其是二三線酒超額收益顯著,我們認為最核心因素是行業基本面扎實、業績增長持續性強,本輪行業增長的兩大核心邏輯是消費升級和集中度提升,經濟平穩發展背景下白酒行業的周期波動性顯著減弱,更強的盈利持續性為估值提供有力支撐。我們看到今年酒企業績環比明顯加速的是二三線酒,體現在價格帶上是100元向200元以上升級,水井坊擴充產能規劃反映次高端市場正處于快速擴容階段,我們預計未來3年區域強勢品牌與全國名酒處于共同成長期,區域品牌的利潤彈性更強;低端酒甚至散酒消費向十幾元的牛欄山品牌酒聚焦,龍頭順鑫有望加速收割千億低端酒市場。投資角度來看,高端酒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全年配置收獲業績增長;區域酒業績邊際彈性大,具備超額收益,我們繼續重點推薦貴州茅臺、瀘州老窖、五糧液,二三線酒口子窖、古井貢酒、順鑫農業、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水井坊等。
風險提示:打壓三公消費力度繼續加大、名酒渠道動銷不及預期、食品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