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瀘州老窖(24.790, 0.15, 0.61%)經過一輪深度的危機洗禮,通過痛苦的涅槃轉變,實現了重生;新管理層實際從2014下半年接手以來,全面梳理公司發展戰略、組織架構、營銷模式、產品策略等等,實行降價、清庫存、梳理產品線等強勢政策。歷時一年半,行業危機前段所犯的失誤和弊端逐漸革除,新的戰略清晰明朗,從底部明確走出,開啟新一輪的發展,曙光已然顯現。
1、系統調整后實現反轉,公司趨勢性向好
2012年行業危機,貴州茅臺(266.680, 2.89, 1.10%)、五糧液(30.080, 0.16, 0.53%)被動降價,回歸大眾消費市場;而瀘州老窖多產品體系,力圖挺價來維持品牌形象的戰略出現失誤,導致高端產品大幅下滑。
14年下半年公司管理層及時調整戰略順勢降價去庫存,報表業績滑至谷底,但由于存款計提和回購沖減后業績基數偏低。15年公司市場恢復性增長,新任管理層大力改革,進行精細化控盤,一年半的調整有明顯成效,基本面實現反轉,現金流大幅好轉,但2015年報表業績有所保留,毛利率僅49.4%,比公司正常水平低4-6個點,凈利率22.47%,比正常水平低5-6個點,這還是在高端酒1573和中高端的窖齡、特曲大幅增長的背景下。
分析師認為實際銷售好于報表業績,未來實現高增長沒有太大基本面壓力,看好未來2-3年收入、利潤兩位數增長。
2、16年進入高增長期,看好報表業績17年爆發
在對低端酒提價、砍產品線、品牌聚焦的基礎上,公司16年一季度收入增長仍然達到16.01%,超市場預期。但利潤增長僅10%,與公司高端酒增長的實際情況明顯不符,主要是因為銷售費用增加了47.56%,遠超收入增速,費用率達到12.94%。
公司計劃2016年收入達到80.17億元,同比增長16.19%,但是銷售費用增長近一倍,達到17.44億,16年經營計劃偏保守,分析師看好公司在基本面的催化下業績在17年爆發。
3、高端酒銷售持續回升,恢復超預期,今年有望跟隨五糧液提價
公司高中低檔酒分別對應國窖1573、窖齡酒加特曲系列、博大公司,15年同比增長71.6%、176.3%和-3.18%,與分析師市場調研了解的信息基本一致,中高端以上產品經過梳理后已經全面回升,銷售占比增長至45.82%,預計15年實際動銷超過2500噸;公司規劃未來3-5年,爭取將國窖1573銷售恢復到鼎盛時期的規模,即5000-6000噸,特曲、窖齡酒達到2萬噸。
伴隨整個白酒行業企穩、公司調整力度增強,消費升級促進高端需求大增,分析師認為這個目標有望提前實現,同時五糧液提價后,國窖大概率會跟隨提價以維持高端品牌形象,量價齊升局面會逐漸顯現。
4、瀘州老窖戰略回歸,先調整高端產品,渠道梳理顯成效,“保價、去庫存,提升利潤”一箭三雕
營銷終端上,成立國窖1573、特曲、窖齡酒品牌專營公司取代柒泉模式,試水直分銷,增強對終端的把控,營銷模式更加專業化,未來戰略方向對路,有助于公司業績的穩步提升。市場梳理上,公司從14年開始下調國窖1573的價格;同時清理市場,回購、控量消化庫存,經銷商利益有保障,積極性大增。公司在系統性戰略調整后,成效明顯,高端酒15年已經實現大幅反彈,市場走勢健康穩健。
5、瀘州老窖產品結構轉向,由多產品開發轉向聚焦核心大單品戰略
公司去年重新梳理產品架構,產品體系“瘦身計劃”+“大單品”新戰略,一直以來,瀘州老窖產品體系過于復雜,品牌泛濫導致核心產品優勢無法凸顯。2015年下半年以來,瀘州老窖大刀闊斧清理旗下的總經銷品牌,進行產品“瘦身計劃”,半年砍掉1874個總經銷產品,清理掉近25%-30%的條形碼產品,白酒“貼牌模式”宣告隱退。
同時實行大單品戰略,品牌力聚焦到國窖1573、窖齡酒、特曲、頭曲以及二曲這五個品牌上,實現規模上量。分析師認為公司整改動作較大,短期業績會被拖累,但系列動作總體向好,長期利于公司產品規范化,品牌聚焦化,“大單品”戰略的落地為后期利潤良性增長提供保證。
6、行業復蘇,消費升級和集中度提高推動市場回暖,看好瀘州老窖長線的增長空間
行業二八分化集中度提升會使優勢龍頭企業進入持續的高增長期,促進品牌企業的份額擴張,瀘州老窖是分析師重點看好的公司,在品牌、渠道、營銷、管理上都是行業翹楚,相信未來三年公司給分析師一個滿意的回報。
7、再融資項目啟動投資技改工程,增發攤薄不改長期市值成長空間
公司籌備以瀘州老窖釀酒有限公司為主體投資74.14億元釀酒工程技改項目,增發融資30億元用于一期工程建設,增發不超過1.37億股,即增發攤薄不超過10%的股本,預計經過詢價后至多攤薄7-8%左右。小比例攤薄不必過分擔憂,公司業績和股價均在歷史低位,未來成長空間明確,高增長足以彌補定增攤薄。
投資建議:
預計16-18年的EPS為1.31元、1.63元、2.05元,對應當前的估值分別為:18X、15X、12X,長期看瀘州老窖未來三年有望恢復到40億的年度凈利潤,目前市值僅330多億,公司一直維持高分紅的策略,股價被嚴重低估,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1)公司費用繼續上升,影響公司利潤;2)銷售淡旺季分化明顯,淡季政策執行效果可能偏離預期;3)食品安全風險;4)市場擔憂公司增發攤薄股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