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蘇,酒店也龍頭股價持續上揚。
供給趨緩:
本輪行業復蘇,首先得益于行業供給開始趨于理性,從增量供給從增量供給逐步轉化為存量供給 。有限服務連鎖酒店經過了2009-2012年的高速增長以及2013-2015年的調整,2016年行業客房增長僅8.41%,說明行業擴張趨于理性下更注重存量優化與結構整合。
競爭格局相對趨于穩定:三大酒店集團林立。經過了近幾年的收并購,三大酒店集團 錦江、首旅如家和華住2016年底合計市場份額CR3=44%,若加上最新美股上市的格林豪泰集團,前四強CR4=49%,壟斷地位已經明確。
中端升級:
從華住等龍頭的數據可以看出,因過往行業中端酒店供給缺位,供需情況更理想,故中端RevPAR同比表現多數更優(17Q4華住中端略低與其中 端直營店大修改造有關,其中端加盟店17Q4同店增速仍略高于經濟型酒店)三大龍頭中端酒店占比的提升,本身可以帶來整體RevPAR改善。華住 17年整體RevPAR高于其同店增速3.5-8.5pct,主要由于中端升級及收購桔子影響。
經濟支撐:
經濟向上時,呈現一定的周期性;而經濟平穩回落時,在目前供給趨緩+產品升級支撐的大趨勢下,預計將呈現出消費性,大眾旅游消費需求穩定增長以及其他星級酒店客人分流對龍頭Revpar增長形成支撐。
對于中線機會看好相關標的:錦江股份、首旅酒店。
白酒行業選擇首推高端及次高端白酒
短期邏輯:茅臺作為稀缺的產品,供需將決定價格。從茅臺五糧液到汾酒這些價格都低于5年前,價格上具有回歸超越的能力。同時提價的部分增強凈利潤;增加收入這個過程將帶動費用率有效下降,提高凈利率;而當提價被認為是可持續的時候提價后將提升公司估值。
從目前和未來的角度看,習慣性消費中的品牌企業具有持續投資價值,沖動型消費的本土企業面臨較大挑戰,對于管理層、產品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興消費人群的數量少了很多,消費粘度的建立非常困難,一個新的消費粘度周期建立時間長。
從量和價格看,傳統食品行業代表飲食文化的精髓,具有極高粘度,可以反復消費,而且集中度低,能放量,因為有粘度,消費者不敏感,還可以提價。因此這些傳統食品公司業績能夠持續很長時間的增長從而維持估值水平。
增長可持續性分析:
1.終端價格同12-13年價格持平,提升空間大,高端白酒屬于可選消費,對價格敏感度高,吸引力大;2.餐飲持續穩定增長,且國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不到50%,潛力巨大;
3.目前行業CR10的集中度只有10%左右,未來提升空間大。
對于整體行業而言,消費升級帶動次高端擴容增長。
1、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300-500元價格帶更收益于終端酒消費升級。富裕階級和中產階級的崛起,帶來在高端商務宴請、婚喜宴等場合下消費群體的擴容;
2、根據酒業協會數據,15-16年次高端增速10%左右,預計18年次高端規模有望達到550-6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