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到這一步,卻沒有在資本市場上形成相匹配的優質資產,這才是抱團而后崩的悲劇根源。 茅臺確實不能造出芯片,但是茅臺確實有業績支撐、有品牌價值,是沒有爭議的行業龍頭。 高技術發展的積累周期、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高科技企業成為中國A股的優質資本主力是不現實的。
中美兩國大佬見面,A股市場再次展現了“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多血質屬性。也好,緩解一下被機構抱團搞得糟糕的心情,才能冷靜地回顧這大半年發生的事。
01玩壞了資本的美女:TA們為什么抱團?
“90后美女基金經理上任10天虧損20%”紅遍網絡,成了插向公募基金圈的又一刀。
仔細看了看,這位叫夢圓的美女基金經理確實有問題。學霸屬性、名校加持的完美出身卻在職業履歷上單薄了一些。拿著幾十億練手,確實有點兒戲。
很多評論者批評那兩支基金選股太無腦,就是抱團隨大流,這也不是沒有道理。如果那么“抄作業”能賺,那也太沒天理了——基金經理以后就找前臺小妹妹上就行了,職業門檻就是碼字熟練。
但是,上任十天虧損20%的“輝煌業績”確實有運氣不好的成分。一則上任時間短,確實操作空間不大,到底有多少個人責任不好判斷。二則,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Wind數據顯示,2月18日至3月9日,偏股型基金平均虧了17.13%,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超過14%。夢圓掌管的兩支基金確實墊底,但是重倉醫藥股的抱團各家都好不到哪里去。
撇開具體的操作不談,客觀地說,這是一次集體失敗。玩壞了資本的不只是這位90后美女,而是大半個資本圈。
不妨再靈魂一問,誰又能玩兒得好呢?去年機構抱團意氣奮發時,從監管層開始到各家機構的大小管理者,誰充分預警了風險?
最尷尬的莫過于公然的抱團行為。說機構串謀做局,也真難說得上。因為公募基金挑選行業,沒錯。一個行業里可選的白馬、龍頭、藍籌、潛力小鮮肉等等,分門別類也就那么仨瓜倆棗。各路美女帥哥老江湖不用湊在一起抄作業,最后交出來的也就那么回事了。
抄和不抄,界限模糊。這就是資產荒的尷尬。如果批評夢圓們的硬傷,那就是挑選的行業有問題。醫藥業確實重要,疫情中也是備受矚目。但是,行政干預多如牛毛、行業準入把得死死的A股大渾水行業,是不是夢圓說的那樣前途美好?中國巨大的醫藥市場,沒有催生出阿斯利康、輝瑞,而是板藍根和蓮花清瘟的舞臺,更不要提長春長生那樣的奇葩。本來就沒什么可抄的,這是比抄作業更尷尬的現實。
中國經濟發展到這一步,卻沒有在資本市場上形成相匹配的優質資產,這才是抱團而后崩的悲劇根源。過去是責怪散戶太無腦、太激進,可是公募扎堆了,又好得到哪兒去?你專業水平再好,也就是個屠龍之技。“龍”就那么幾條,連看門老大爺也能報出個七七八八時,屠龍大會只會是互相踩踏的車禍現場。
死于抱團,卻又不能不抱團。這是玩壞了資本的根本原因,美女還是丑男,資深還是資淺,都是針頭線腦的技術問題。
02被資本玩壞的美酒:躺槍的茅臺
抱團茅臺,從行情開始時就備受爭議,到雪崩來臨時更成了眾矢之的。但是客觀冷靜地分析基本面,可以批評重倉茅臺的基金經理人沒有進取心,卻不能說他們的選擇是不負責任。
白酒行業雖然屬于傳統行業,但是整體業績表現都說得過去。茅臺確實不能造出芯片,但是茅臺確實有業績支撐、有品牌價值,是沒有爭議的行業龍頭。而且,茅臺還有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她是中國消費領域幾乎唯一成功升級為奢侈品的品牌。
茅臺有特殊的歷史機緣,也有十萬大山出身的企業特質。歷史機緣是從作坊生產的時代就積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建國后又因為特殊的淵源成了神秘高端的“特供”,更具備了進化為奢侈品的條件。
但是,僅僅因為這點基礎,還不足以成為白酒領軍的奢侈品品牌。不是所有“特供”都能成功實現商品化的規模生產,更不用說進入品牌化的奢侈品領域。
茅臺從十萬大山帶出來的土憨憨的氣質,反而讓它在名酒林立的白酒行業中成功出圈。茅臺于2001年上市,比當時的白酒之王五糧液足足晚了三年。在產量、市場占有率方面,五糧液可以甩茅臺好幾條馬路。但是,同樣是上市圈錢,茅臺和五糧液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地處長江之濱的五糧液是信息靈通、趕得上熱點的弄潮兒,選擇了一條多元化的發展路線,巔峰時期甚至涉足過很燒錢的醫療和造車行業。但是,茅臺始終守著造酒的本業,走得最遠也就是從白酒到啤酒的跨圈。原因無他,久居深山,趕不來時髦。任你說白酒是黃昏產業也好,市場面臨萎縮也罷,茅臺就是踩她的龜背曲、造她的蒸餾酒。獨沽一味的專注,剩下的交給了市場和命運。這份土憨憨的執著和守成,反而成就了茅臺。當五糧液的錢東投西投不亦樂乎時,白酒主業反而不斷被茅臺超越。茅臺把錢都投入了提高產能,市場占有率逐步追趕,然后反超。
最后的考驗是反腐風暴后公務宴請的消費下降,當時對整個白酒行業的打擊可謂沉重。但是,茅臺挺過來了,而且與同行的競爭優勢繼續擴大。是唯一實現產量和價格齊漲的高端白酒,這是市場最高的認可。茅臺作到底對了什么?確實看不出來。營銷渠道很傳統,廣告投放也沒什么特別出彩,就是“講故事”的品牌包裝也就是些舊梗。只能成功源于專注主業。
反正任你風吹雨打,茅臺就是釀酒、賣酒,別無所長也別無所求。股價漲到1888元時,茅臺官方微博就是高高興興地截圖為證。漲到2600了,也沒有趁勢“資本運作”大撈一筆。茅臺作為這場難得一見的“熱劇”主角,卻和看熱鬧的路人甲一般。
股價暴跌,無疑是市場情緒在“找茬式宣泄”。從沸沸揚揚的院士候選風波、到視頻廣告爭議,再到少女踩曲,說到底也就是傳統企業搞不來宣傳的笨拙。這么被群嘲了,貴為“貴州唯二的企業”、兩萬億身家的茅臺也沒什么激烈的反應。比起某某藥酒的一碰就跳、跨省抓人,茅臺是罵了白罵。
茅臺的企業風格自始至終就是這么一種混合了老作坊和老國企的老派氣質,說難聽一點是土氣,說好聽一點是樸實,這種土憨憨的氣質恰恰讓她比其他白酒品牌更具備奢侈品的靈魂——匠人精神。再反感茅臺的人,也很少指責她的產品不過關、粗制濫造,要咬這一口也難。這么龐大的資產、這么多年就做一種產品,說她做不好也很難讓人相信。而這在中國市場已經是很難得的口碑了。再加上價格定位和積累的品牌價值,茅臺自然而然就成了酒類中的奢侈品,這份成功有機緣巧合,也有很多不足,但還是成功了。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也不出奇。
公募基金偏穩健的風格,選擇白酒這樣業績穩定的行業符合邏輯,既然選擇了白酒行業那么選擇茅臺也符合邏輯。邏輯沒有問題,問題還是出在了抱團。再好的企業,這么被資本抱團的狂燒亂燉,也會出現資產價格和價值的背離。這是資本玩壞了茅臺,把美酒燒開了喝,是暴殄天物。但是問題的根本,還是出在了選擇太少,機構投資者順著正常的邏輯走,卻是殊途同歸的尷尬。從這個角度講,茅臺股價過高的根本原因是茅臺這樣優質資產太少了。
資產荒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最大頑疾。無論是白馬股,還是獨角獸,在大A股里都是一個行業里挑不出多少,甚至是很龐大的行業都沒幾個像樣的股票,有的行業甚至整體缺席。這正常嗎?美女和美酒都背不起玩壞資本市場的鍋,深層的原因值得關注。
03資產荒破解:從傳統行業中挖掘優質資產
資產荒形成的原因很復雜,長期保護過度的監管因素影響最為直接。這已經成為機制改革的重點,盡管艱難但也算是方向明確了。沒有引起注意到是觀念中的偏見。
中國投資者重視科技、輕視傳統產業的偏見,這是一個嚴重的觀念問題。中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基礎消費其實是絕對的經濟主力,民以食為天、開門七件事、衣食住行、基本娛樂等等的零零碎碎,看上去不起眼,卻是人人有份的基礎消費。由此衍生出的高中低端都有充分的市場需求。這些比云里霧里的高科技,要實在得多。而且,就是在高科技領域,也是做這些日常消費的技術服務企業茁壯成長,阿里、騰訊、拼多多都是人間煙火氣十足的互聯網企業。
其實,高科技的高風險本來就不是大眾化的投資領域。技術積累是無法拔苗助長的。高技術發展的積累周期、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高科技企業成為中國A股的優質資本主力是不現實的。而且,即便發展起來了,也不見得躲得過中國投資環境中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而走不到終點。中國從監管層到普通投資者其實對創新帶來的風險是沒有多少耐受力的,一看到風險就要限制,哪能有什么大膽創新?所以,社會輿論對高科技的偏好,實際上不過是停留在口頭的葉公好龍罷了。
因此,中國有質地、有潛力的高科技企業轉而在更為開放的國際資本市場上完成上市。這部分資本紅利對國內的普通投資者而言,可望而不可及。這一形勢在短期內很難扭轉。
既然如此,解決資產荒還是要在傳統產業中尋找突破,是現實的選擇。但是,“高科技崇拜”的觀念又導致了輕工消費品產業不受投資者重視。這類企業有明確的市場前景和充分的市場需求,也有清晰成熟的發展路線,卻沒有資本“加餐”,導致產業升級、產品提升乏力,是十分可惜的。
白酒行業好歹還有一家雞窩出鳳凰、成長為奢侈品的茅臺,同樣名優特產豐富、規?赡苓_到年產值7000億元以上的制茶業卻和資本市場幾乎是絕緣的。而且,比受限于口味和文化差異很難走出國門的白酒業更優越的是,中國茶葉在全球市場上本該有一席之地。但是,沒有資本加持,卻是難成氣候。
還有,作為大吃貨國,A股市場對待餐飲企業近乎冷酷。難道大街小巷的沙縣小吃、黃悶雞米飯、蘭州拉面、蘇式面點竟不能打造出一家肯德基、金拱門的快餐業巨頭?八大菜系搞不出一個全球連鎖的餐飲企業?
吃吃喝喝都可以挖掘出很多潛在的優質資產,整個中國輕工消費品領域的投資潛力有多大呢?科技創新是創新,投資理念的另辟蹊徑也是創新。遺憾的是,資本圈關注別人創新,自己卻是待在舒服區里一步也走不出來。
只有優質資產的選擇多了,資本市場才會走向健康。普通投資者才不會在通脹壓力下面對“不投資是貶值,投出去就虧錢”的痛苦,才不會在股市和房市之間反復左右橫跳。投資分散多元了,政府也不必再為忽而房市過熱、忽而股市過熱的打擺子而折騰。
因此,中國資本市場要少一點好高騖遠、葉公好龍,不要在觀念上歧視傳統產業,傳統產業中的寶藏之門才會向資本市場開放。否則,就算再來一遍股市機構化的嘗試,還是從抱團走向崩盤的悲劇重演。
總之,茅臺不是問題,茅臺太少就成了問題,然后又有了美女的問題。來源: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