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伊始,A股市場漲勢如虹,上證綜指連續兩日站穩半年線,創業板指更是兩天大漲接近5%。反彈能否持續?這輪行情有啥不一樣?上證報記者梳理了北向資金動向、融資余額變化、公私募最新倉位等幾組數據,希望從中一窺端倪。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資金回補超跌板塊
投資者信心回升,普漲行情延續,A股三大主要指數均以較大幅度收漲。截至昨日收盤,上證綜指報收于2671.89點,上漲17.99點,漲幅0.68%;深證成指報收于8010.07點,上漲91.02點,漲幅1.15%;創業板指數報收于1332.27點,上漲16.17點,漲幅1.23%。
兩市成交量有所放大,場外資金小幅入場。昨日兩市共成交3651億元,成交量相比前期有較為明顯的上升。自2019年1月初以來,A股反彈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市場信心進一步恢復。
市場熱點有效輪動,昨日醫藥、電子設備和新零售等成為領漲板塊。申萬醫藥生物指數昨日大漲2.56%,四環生物和康美藥業等9只個股漲停。電子設備板塊也大幅上漲,京東方A漲停,藍思科技和三安光電等個股漲幅均在6%以上。除了食品飲料外,申萬其余27個行業指數昨日均以上漲報收。
分析人士表示,醫藥和電子設備等板塊在2018年遭遇重挫,板塊指數跌幅超過25%,風險得到較為充分的釋放。前期暴跌的板塊成為此輪反彈中空方資金回補的重要方向。
北向資金兩天流入近百億元
春節假期之后,北向資金延續加倉勢頭。2月11日、2月12日,北向資金凈買入額分別達45.69億元和53.26億元,兩天合計接近100億元。
2019年以來,北向資金呈現大舉凈流入態勢。1月份,北向資金單月凈流入首次突破600億元。截至12日收盤,北向資金今年以來凈買入額已達761億元。
個股方面,大消費板塊仍是北向資金買入首選。貴州茅臺、五糧液節后兩日北向資金凈買入額均超過10億元,顯示外資對于白酒龍頭企業的強烈看好。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均獲北向資金凈買入超過7億元,恒瑞醫藥獲北向資金凈買入5.8億元。
為何外資選擇在近期大規模流入A股,光大證券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美股與新興市場(特別是A股)的前期表現與估值對比。美股歷經十年牛市與持續的單邊上漲,自2018年10月起出現單邊大幅下跌。而A股2018年表現欠佳,并且是全球估值最低市場之一。第二,中國資本市場開放與MSCI權重增加的預期,吸引外資提前布局。國家外管局日前將QFII的總額度從1500億美元擴大至3000億美元,外資流入的通道更為寬廣。同時,當前A股占MSCI的權重較小,MSCI將評估進一步提高A股權重問題。第三,考核與持股周期的差異,造成了目前外資對A股的“搶跑”性配置。海外資金因為考核周期更長,更能承受短期可能出現的基本面數據下行,在相對低估值、低預期之時布局A股進行中長期配置。
融資余額單日增逾50億元
節后首個交易日,兩市融資余額大幅回升,單日增長50.64億元,為近11個月來首次單日增長超過50億元,總額達7159.85億元。就在春節假期之前,兩市融資余額曾連續八日下降。
貴州茅臺也成為了融資資金節后買入首選。2月11日,貴州茅臺獲融資凈買入1.23億元,高居所有兩融標的股首位。
其他消費股中,豬肉產業鏈熱度驟增。肉制品龍頭雙匯發展節后首日獲融資凈買入7280萬元,其上游生豬養殖龍頭溫氏股份融資凈買入額達8245萬元。在融資資金助推下,溫氏股份股價刷新兩年多新高。
不少科技類公司也受到融資客青睞。合力泰節后首日融資增長僅次于貴州茅臺,獲融資資金凈買入1.12億元。互聯網券商龍頭東方財富獲融資凈買入9943萬元,在所有個股中排名第三。
其他科技股中,歐菲科技、同花順、中興通訊節后首日融資凈買入額均在6000萬元以上。
公私募倉位上升
統計數據顯示,公募、私募基金當前倉位均有明顯提升。
據國金證券統計,截至2月11日,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7.36%,比1月28日提升1.64%,比去年底提升2.26%;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62.69%,比1月28日提升1.05%,比去年底提升3.2%。
從基金公司看,統計數據顯示,在121家已經開展公募業務的公募機構中,同1月28日的倉位相比,88家機構的倉位提升,其中24家倉位提升幅度超過5%,更有10家倉位提升了10%以上。有幾家基金公司的倉位提升幅度超過15%。同去年底相比,24家公司的倉位提升幅度超過10%。
融智評級日前發布報告稱,據其測算,1月末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60.85%,環比上升3.85%。對于2月份倉位的操作計劃,從融智調查的結果來看,29.69%的基金經理打算加倉,66.41%的基金經理會選擇維持現有倉位不變,其余占比很少的基金經理可能會有減倉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