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年后首個交易日A股迎來開門紅,外資也繼續保持了節前加倉力度,北上資金在2月11日成交金額達309億元,創下今年來單日成交最高金額。據統計,2019年以來,北上資金累計凈買入A股互通標的合計708億元,其間,北上資金除了偏好傳統白酒股龍頭,最新還補倉了醫藥股,另外不同程度增持了蘋果概念股、豬肉概念股等題材股。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北上資金持續活躍
2月11日,A股兩市放量成交,創業板指大漲3.53%,互聯互通市場活躍度也顯著提升,北上資金成交金額創年內新高,但凈買入環比節前有所收窄,降至46億元。
2019年開年以來北上資金對A股保持全速加倉態勢,其間僅出現了兩次單日凈賣出,累計凈買入達到708億元,而1月份凈買入金額創下歷史單月最高金額。其中,1月31日,北上資金通過滬、深股通分別凈買入A股約合53億元和34億元,合計金額刷新了今年以來單日凈買入最高紀錄。
據統計,今年來,滬、深股通凈買入金額基本持平。另據e公司統計,1月份以來中小板與創業板獲北上資金加倉,推算金額超過128億元。
從國際指數公司角度而言,A股納入范圍將擴大,據MSCI公布時間表,除了在今年分階段擴大A股大盤股納入因子,還計劃到2020年5月份將中型市值股票納入因子擴大至20%;港交所方面也作出過表態,行政總裁李小加已明確表示,互聯互通現有機制下,獲準買賣股份多屬于大、中型企業,未來滬深港通覆蓋范圍將擴大。
不過,近期由于資產減值等因素拖累,對中小創板塊基本面產生影響。申萬宏源統計,創業板累計歸母凈利潤增速顯著下行,即使剔除減值因素,創業板業績仍處于下滑趨勢,環比利潤增速創下2010年來最低值,而中小板凈利潤增速也出現下降。但是,從市場表現來看,部分計提減值個股逆勢上漲。
日前狐尾松資產董事長王代新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依舊看好龍頭股價值。北上資金以機構投資者資金為主,估值為主要因素,這幾年各行各業中的“馬太效應”日漸明顯,強者愈強,相對而言,一些中小盤股的高成長性被證偽,加上此前估值又偏高,需要一個漫長的價值回歸過程。
看好部分題材股
從成交活躍股來看,北上資金繼續偏好傳統的白酒和家電股,貴州茅臺、五糧液與美的集團、格力電器、青島海爾獲大幅加倉,但洋河股份被減持;同時,醫藥股也重獲加倉,恒瑞醫藥獲增持。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進一步統計發現,不僅大市值醫藥股獲青睞,創業板醫藥股標的也獲迅速加倉。據e公司統計,今年1月來,貝達藥業、藥石科技、我武生物、歐普康視、華大基因等均獲快速加倉。
北上資金還挑選了近期熱門豬肉、蘋果概念等題材股。作為獸醫疫苗股,2月11日生物股份首次登榜滬股通成交活躍股,獲凈買入9024萬元。從股價走勢來看,自1月31日觸底后,生物股份連續放量上攻,2月11日收盤上漲7.43%。
天風證券此前指出,非洲豬瘟疫情加速生豬行業產能去化,公司估值已在歷史低位。加上仔豬料銷量在2019年已步入近年來的相對低點,母豬淘汰速度大幅加快。今年生豬行業出欄量減少是大概率事件,但減少幅度較難預測,此前公司股價過度反應了下游需求增速放緩的預期。
另據e公司數據統計,今年以來,生豬育種上市公司牧原股份成為北上資金加倉速度最快標的,雖然其間僅5次登榜成交活躍股,但持股比例在節前已增至2.09%,截至2月11日累計漲幅約32%。
另外,北上資金最新對部分蘋果概念股予以增持,包括立訊精密、大族激光等2月11日獲北上資金凈買入。其中,立訊精密上修了業績,預計2018年盈利最高將近28億元,同比增長最高達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