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6年以來,新三板市場的交易、融資行情趨冷,不少企業的定增方案無奈延期、終止或取消。據不完全統計,新三板已掛牌的7789家企業當中,獲得融資的企業僅3100多家,占比近4成,而剩下的近6成的企業從未獲得任何的股權質押、定增融資。
對于新三板企業來說,融資發展是第一要務,但針對二級市場無人認購的情況,企業只能另辟蹊徑,采取股權質押、融資租賃等融資方式,甚至無奈選擇向銀行借款。例如,被譽為“新三板白酒生產第一股”的九華山酒(831799.OC),在掛牌一年半以來,已經四度發布借款公告。
九華山酒歷史悠久,始建于1952年,前身為貴池縣杏花村酒廠,建廠時間僅比貴州茅臺(600519.SH)晚一年。資料顯示,九華山酒主要從事白酒生產與銷售,先后研發了九華山、牧童、杏村等三大品牌80余款高、中、低檔酒產品。
2015年1月21日正式掛牌新三板的九華山酒,并未能復制貴州茅臺的“輝煌”。雖然貴為新三板白酒第一股,但九華山酒在二級市場至今沒有發生任何交易。其市價與估值也早已被茅臺甩至九霄云外,有數據顯示,九華山酒的估值僅茅臺的1/6000。
除此之外,九華山酒的業績也難以突破,產品銷售囿于安徽省內。新三板府注意到,其酒品的主要銷售區域僅池州市。財報顯示,九華山酒2013年-2015年營收分別為5764.50萬、4073.58萬、4258.85萬,凈利潤分別為160.34萬、-480.45萬、-582.08萬元,營收增長乏力,業績陷入虧損泥潭。
在此背景下,九華山酒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之路,也可以說是步步艱辛。
2015年4月20日,九華山酒發布定增公告,定增對象則是公司3名在冊股東及其他核心員工;于8月3日認購成功,最終募集金額1008萬元。此后,九華山酒并未成功在三板上融過資,缺錢只能向銀行借款。
2015年7月13日,九華山酒向銀行申請借款3000萬元,公司擬以公司廠房及土地使用權及作抵押,公司全體17名股東為此次借款提供保證擔保;
7月30日,九華山酒再次向銀行申請借款900萬元,以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11月9日,九華山酒再向銀行申請760萬元的借款;
2016年7月18日,九華山酒公告稱,擬向銀行借款3500萬元。
這意味著,在掛牌后一年半的時間里,九華山酒共向銀行申請借款金額達到8160萬元,而通過定增,還是向內部人士發行的定增,募資金額則僅為1008萬元。
九華山酒也在2015年年報中坦誠,公司盈利能力依然較弱,主要原因是公司擴產后的折舊、利息支出增加了成本及財務費用,而同期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產能持續過剩、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
當然,九華山酒也在積極改變企業困境。2015年度,九華山酒還跟茅臺展開了合作,雙方共同簽訂了《品牌開發合同書》,公司與茅臺共同研發“森林生態酒”,九華山酒負責全國總經銷,年銷售目標為500萬元。不知道,九華山酒能否借助茅臺的知名度扭轉“門口羅雀”的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