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瀏陽河”唱響全國,也成就了與這首歌同出一地的瀏陽河酒,然而近日一條瀏陽河酒業陷入停產的消息卻將其推至風口浪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瀏陽河酒業陷入困局其實早就露出端倪。
引子
瀏陽河陷停產風波
不久前市場傳出消息,瀏陽河酒于近日下發落款日期為“2015年5月”的《緊急通知》稱:“公司目前已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生產、銷售全面停滯,也無力繼續維持公司員工的各項開銷。自本月起,全體生產及管理員工無限期放假,并停止各項費用及工資的發放。因放假時間過長,建議員工另謀職業。”
上述消息一出,瀏陽河酒銷售總經理陳建波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斷然否認,稱停產的僅是位于瀏陽市永安鎮的國際名酒城生產基地,其他基地沒有停產。5月20日,瀏陽河酒業發展有限公司管理中心副總經理謝燁接受記者采訪時有點不耐煩,他一再強調,公司并未停產。
那么瀏陽河酒業到底停產沒有?其他基地又在哪里?
記者查閱瀏陽河酒官方網站,并未發現有其他基地信息,而對于國際名酒城的介紹,可以看出這一直是瀏陽河酒最值得驕傲的名片。信息顯示:瀏陽河國際名酒城(釀酒生態園)2009年開工建設,占地面積1500畝,項目總投資27.5億元,屬于省級重點建設項目,集研發生產、糧食加工、釀造灌裝、倉儲物流、包裝印刷、名酒博覽、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大型生產基地,項目分三期,第一期計劃2012年年中竣工投產,將成為瀏陽河酒走向世界的重要生產基地。
一年前被傳遭逼債
瀏陽河酒“停產”的消息并非首次傳出。有消息稱,瀏陽河一期工程到目前還未完工。
去年有湖南媒體報道稱,“停工一年多的瀏陽河酒業生產基地,近三分之二的生產車間基本完成,但很多施工設備,包括金屬材質的酒品生產設備都生了厚厚的一層銹,很多酒瓶被廢置在此。”當時消息還稱,當年7月,一群中年男女頂著烈日拉著橫幅,要求瀏陽河酒業公司董事長彭潮等人還他們的集資款、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
時隔不過一年,類似的事情再次重演。有媒體報道稱,就在近日,眾多債主用土堆堵住瀏陽河酒廠大門,“逼迫”酒企還債。據悉,這些債主催要的主要是工程款、農民工工資等。
記者連日來試圖聯系瀏陽河實際控制人彭潮,但他的手機設置為來電提醒。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現在肯定不敢接聽電話,欠下巨額債務,債主肯定也都在找他。”
公開報道稱,近年來,彭潮還被指將本應用于瀏陽河酒業發展的資金抽走,“彭潮在各領域的投資比較多,欠賬也比較多”。
調查
債務累累惹系列官司
瀏陽河酒業到底欠了多少債?除了上述工程欠款等外,還欠了誰的債?這些情況無人知曉。但是記者調查發現,有幾條信息或許能夠看出冰山一角。
2014年4月,原告農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與被告湖南瀏陽河國際名酒城有限公司、湖南瀏陽河酒業有限公司、彭潮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一案,向上海黃浦區人民法院起訴。原告訴稱,原告與被告瀏陽河名酒城于2011年12月簽訂合同,開展售后回租業務,被告瀏陽河酒業和彭潮提供連帶保證擔保,原告依約支付售后回租本金4.9億元。但是瀏陽河名酒城自2012年以來陸續拖欠租金。法院去年底裁決瀏陽河名酒城支付原告截至2014年4月未付租金7054.4萬元,違約金320萬元。
另外,2014年3月,湖南長沙中級人民法院還裁定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被告湖南中大酒業有限公司應限期償還原告中國光大銀行長沙分行借款550萬元及利息加罰息;被告湖南瀏陽河酒業、湖南瀏陽河國際名酒城、湖南瀏陽河實業有限公司、湖南日月投資有限公司、彭陽、彭潮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償還責任。
對于這些官司的后續執行情況,謝燁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知情。但不管怎樣,瀏陽河酒業相關各方拖欠租金、欠債已是事實。
登上當地欠稅名單
拖欠租金、借款是一方面,瀏陽河酒同時還是欠稅大戶。在瀏陽論壇上,名為“沉默不是金”的網友于2014年9月表示,“今天看了報紙上的一個公告,是國稅局的催稅公告,一看欠稅的不是別人,而是大名鼎鼎的瀏陽河酒業老板彭潮。前面四個企業都是彭大老板的,一共欠稅3700多萬。”
“沉默不是金”拍攝的照片顯示,法人代表為彭潮的瀏陽酒業發展公司欠稅余額分別為2572.72萬元(增值稅)、673.94萬元(企業所得稅);另外法人代表為何小東的湖南瀏陽河國際名酒城欠稅余額為195.63萬元(增值稅)、274.78萬元(消費稅)。
記者隨后在瀏陽市國稅局官網查詢發現,其“欠稅公告欄”只有2013年2月發布的一條信息,上面列出的6條欠稅名單中,3條是瀏陽河國際名酒城,欠稅稅種分別是消費稅、增值稅、增值稅,欠稅發生額分別為274.78萬元、118.485萬元、77.14萬元(后二者增值稅合計為195.625萬元)。
對于欠稅一事,謝燁接受記者采訪時未正面回復,稱以國稅局公告為準。記者5月21日與瀏陽國稅局聯系,該局辦公室一位田姓工作人員在記錄下記者聯系方式后表示核實后再回復記者,不過截至記者發稿,該局未有回復。
從騰飛到沒落
首創白酒業貼牌經營
各種欠債,似乎很難讓人與曾經迅速躥紅的瀏陽河酒關聯起來。這個曾于2005年借助超女營銷并在2006年達到20億元銷售高峰的白酒企業,光鮮的外表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瀏陽河酒官網顯示,彭潮為公司董事長。瀏陽河酒廠前身是1956年建成的國營“瀏陽縣酒廠”,1993年更名為“瀏陽市酒廠”。1998年,湖南中商公司(現“湖南中商集團”)董事長彭潮以4000萬元永久性買斷“瀏陽市酒廠”的瀏陽河酒商標,成立瀏陽河酒業。
公開報道顯示,1958年出生的彭潮燒過磚,當過炊事員,后被招工到湖南澧縣雙龍供銷社,由此進入商貿領域。1985年,他被選送到湖南省經濟干部管理學院深造,畢業后曾擔任縣供銷社工業品公司經理、縣食雜果品公司總經理。
1991年,彭潮調任國內貿易部海南中商經濟發展總公司副總經理,然而一年后,他就辭職回到長沙,創立湖南中商公司。據悉,湖南中商公司是五糧液、茅臺、瀘州老窖等品牌的代理商,最高年銷售額達到2.8億元,有媒體引用彭潮好友的話說,“每年能賣這么多酒,為什么不自己做一個品牌?這是他(收購瀏陽市酒廠)的初衷。”
設立瀏陽河酒業后,彭潮選擇與五糧液貼牌合作,這在當時被認為是白酒行業首開OEM經營模式的先河,即由五糧液負責貼牌生產瀏陽河品牌系列酒,瀏陽河酒業負責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按約定比例分享利潤。
“斷奶”與內訌埋隱患
貼牌生產助力瀏陽河酒獲得騰飛,但也給自身不產酒的瀏陽河酒帶來隱患。2007年,瀏陽河酒業與五糧液的貼牌合作到期前,五糧液向瀏陽河酒業拋出了要么漲價,要么“斷奶”的選擇。“接受漲價,成本漲一塊,終端就要漲四五塊,市場受不了;不接受漲價,公司又沒有自身的生產基地,幾乎斷了生存之本”。
瀏陽河最終選擇了“斷奶”,并決定斥巨資在瀏陽市永安鎮打造一個國家級大型白酒生產基地。與此同時,彭潮還于瀏陽河酒業最為輝煌的2006年首次對外披露上市計劃,并從資本市場引入一批“空降兵”。然而,因經營理念與制度設計等原因,“空降兵”與老臣產生嚴重內訌,直接導致20多位核心營銷骨干集體辭職。上市沒有實現,反倒給瀏陽河酒業帶來巨大創傷和損失。
沒有了五糧液,又失去了核心骨干,瀏陽河酒業的下坡路似乎已是注定,其僅有的一點利潤遠遠不能滿足生產基地建設的巨額資金需求,巨額債務也隨之滾雪球般形成。
在單獨上市融資告敗后,瀏陽河酒業2009年與通葡股份簽署股權收購協議,希望以資產注入通葡的方式實現整體上市。外界稱該交易最終因職工安置未能達成一致等原因而泡湯,然而酒業家負責人林向告訴記者,瀏陽河借殼未成功是因為瀏陽河在靜默期擅自向員工、經銷商發布消息,造成股價異常波動,證監會介入調查,導致借殼上市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