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危機冒險設賭局
其實早在2010年,市場就開始傳出瀏陽河酒業資金鏈斷裂的消息了。2011年11月,始終沒有放棄上市融資之路的彭潮,開始了一場冒險的“賭局”。
當時,包括新天域、湖南高新創投等在內的五家PE組成的投資共同體與瀏陽河酒業公司簽署投資協議,涉及金額10億元,占增資擴股后新公司約36.56%的股權,并成立湖南瀏陽河酒業發展有限公司,致力于瀏陽河酒業的品牌運營及產品銷售。
據了解,瀏陽河酒業公司下轄3個全資子公司,包括湖南瀏陽河酒廠有限公司、湖南瀏陽河酒銷售有限公司、湖南瀏陽河國際名酒城銷售有限公司。
作為大股東的彭潮,當時還與PE公司簽署“對賭”協議,雙方共同承諾:2012年銷售收入不低于12億元,凈利潤不低于3億元;2013年銷售收入不低于16億元,凈利潤不低于4.2億元;2014年銷售收入不低于22億元,凈利潤不低于6億元。若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三年經審計的凈利潤低于上述的約定數額,那么低于部分的差價折合成相應的股份,由控股股東補償給PE機構投資者。
顯然,彭潮將此次融資視為公司再次騰飛的契機。瀏陽河酒業官網信息披露:2011年當年,湖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促進湘酒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培育一家年銷售額50億以上的白酒企業,而瀏陽河酒業作為重點扶持發展企業,被納入2011年湖南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名單。而在當年,彭潮將企業上市的時間定在了2015年。
然而,即便在當時白酒行業一路向上的背景下,上述對賭協議看起來也幾乎是天方夜譚,更何況隨著2012年底行業大調整的到來,對賭協議失敗的結局早已注定,只不過瀏陽河并未公布2012、2013的具體財務數據。
數次借殼未果露家底
盡管未達到對賭協議的要求,但謝燁5月20日向記者確認,對賭協議是股東之間的事情,目前彭潮仍是公司控制人。而有保薦人表示,對賭協議約束力不強,畢竟戰略投資者入股的目的就是通過IPO套現。
于是,在繼續尋求IPO的道路上,瀏陽河酒業依舊將目光投向了A股的上市公司,希望借殼上市。2013年11月,主營業務與白酒業務毫無關聯的大元股份宣布擬收購瀏陽河酒業100%股權。2014年1月,大元股份的一條公告也將瀏陽河一直藏著掖著的家底公之于眾:2012年瀏陽河酒業營業收入僅1.8億元,凈利潤為1379萬元;而2013年1-9月份,其營收僅5471萬元,虧損達到4192.77萬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告還披露了一個事實:由于瀏陽河釀酒工業園窖池尚未竣工等原因,未來三年內,瀏陽河酒業的基酒基本需要外購來滿足生產需要。這場看似美好的上市規劃卻因負債累累的瀏陽河酒“主動放棄”而于去年4月宣告流產。
隨后,瀏陽河酒業再次發起“借殼”上市之路,擬與業績虧損的*ST皇臺合作,但很快又于去年9月宣布以失敗告終。隨著近期瀏陽河酒停產消息的發酵,最近又傳出瀏陽河酒與皇臺酒業或將“舊情復燃”的消息。有報道稱,瀏陽河酒業銷售公司一位高管對停產傳聞回應時透露:“(停產)是因為我們跟*ST皇臺有合作,有上市的計劃。”
聯想到當前,業績虧損的皇臺酒業確實已停牌數月,并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上述傳言似乎有一定的可能。但是,5月21日,*ST皇臺發公告緊急澄清表示,公司自2014年9月終止與瀏陽河酒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后,再未與瀏陽河酒業有新的重組計劃。
在業內看來,*ST皇臺本身就希望引入新鮮血液來挽救公司命運,而自身已是泥菩薩過河的瀏陽河酒業怎么可能會是*ST皇臺的救世主?
專家說法
缺根據地缺人才
瀏陽河一路走來,從壯大到沒落,其原因有多方面。有分析認為,當年五糧液的斷奶是一方面,但是其后來還是獲得了10億元投資,如果瀏陽河酒也能夠專注白酒行業,或許也不會走到今天這一地步。
有業內人士表示,大股東彭潮盲目多元化投資,是制約瀏陽河酒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公開信息顯示,從2003年開始,瀏陽河酒的大股東湖南中商集團在數十個領域進行投資,包括食品、房產、水產、投資、餐飲、電子等。有媒體報道稱,2011年的10億元融資,彭潮并沒有用于瀏陽河酒的廣告投放和市場發展,而是被用于還債或挪作他用。
“從經營模式上看,瀏陽河的成功年代,是白酒的黃金十年,是一個浮躁的時代,那個時代只要能炒作,只要打知名度,搞事件營銷,就能吸引眼球,就能賣酒就能招商”,知名白酒專家肖竹青表示,隨著白酒行業的激烈競爭,大家都在做根據地市場建設,每一個成功的白酒品牌都有占銷量50%的核心市場,如山東景芝在山東濰坊一個地級市銷售6億以上,杜康在河南銷售近10億,沒有根據地市場的白酒企業是虛的,而瀏陽河就沒有形成自己的根據地市場,落伍了。
“還有就是瀏陽河酒的人才隊伍不足,流動性非常大,沒有自己核心的人才骨干隊伍”,肖竹青認為,在很多酒業公司開始轉型做品牌,渠道下沉,在渠道向城鎮化發展時,瀏陽河還是沿用以前做粗放式的招商型營銷模式,沒有與時俱進地引進人才,人才體制僵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資本運作本末倒置
“瀏陽河酒陷入困境,最心急的還是資金被嚴重套牢的投資人”,肖竹青表示,在白酒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直接上市已不可能,瀏陽河近年來發起曲線上市的最終目的不過是投資者希望“金蟬脫殼”。
“瀏陽河致力于資本運作,不斷花大筆錢去做業績”,還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說白了就是做假賬,這種方式導致很多銷售骨干以及原來的總經理簽字都簽得害怕了,因為做假業績就要交稅,就要開發票,真正是吹牛也要上稅了,這種責任和風險實在難以承擔,導致高管最終選擇辭職。
對上述說法,因彭潮電話始終處于呼叫轉移,無法得到其本人的表態。但是聯系到瀏陽河酒的欠稅行為,讓人不得不聯想這其中或許真有關聯。
“做虛假業績就得往渠道壓貨”,肖竹青認為,瀏陽河每來一任總經理,就開發一個系列新產品,業績做不上去,又換一個總經理,又開發一個新產品,但新官不理舊賬,造成整個渠道瀏陽河酒產品開發過多過亂,一瓶瀏陽河酒到底值多少錢?其實它的價格體系非;靵y,品牌沒有價值感。
“另外,在市場經營過程中,瀏陽河酒沒有及時核銷經銷商、供應商的費用,造成了市場信用缺失”,肖竹青表示,最終導致供應商不敢賒貨,經銷商不敢打預付款,進入惡性循環,企業現金流斷裂。而且現在競爭環境,與前幾年已不能同日而語,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西鳳等都開始做鄉鎮市場,對此,原來像瀏陽河這樣靠鄉鎮市場生存的邊緣品牌,現在已沒有招架之力,更別說還手了,在這個過程中瀏陽河痛失了轉型時機。
行意互動董事長晉育鋒也表示,瀏陽河酒為資本而資本,忽略基礎建設,本末倒置,淪落如此,也是必然。
當務之急是解決債務
對于瀏陽河的未來,肖竹青認為,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化解債務危機,如果債務危機不能有效控制,公司經常被堵門,企業就無法組織再生產,債權人若能債轉股,或許能化解一部分危機。
“另外瀏陽河酒要重新引進人才隊伍,且要解決核心人才的持股問題”,肖竹青表示,只有將員工和企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企業才可能做大,如果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企業遇到危機時,就會樹倒猢猻散了,而真正不拋棄不放棄的只有股東,他們才能與企業同甘共苦、共患難。
“作為曾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瀏陽河酒一定要重視根據地市場的建設”,肖竹青表示,瀏陽河酒要想繼續活下去,必須守好自己的家門口市場,在湖南大本營若有了穩定的市場,有穩定回款,這比其到處天女散花式的招商將會更有價值。
“但是修復渠道信任和供應鏈信任需要時間,也需要注入新資本”,肖竹青也表示,目前白酒大環境不好,重新找資本接盤瀏陽河酒只能靠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