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表示,目前其他酒企的漲價行為并不一定科學。“茅臺漲的是市場價,受益的是經銷商,這會激勵經銷商更加積極去推廣市場。其他品牌還在路上,想通過漲價的方式倒逼經銷商提高市場價格,實質上可能導致經銷商淪落至‘沒錢賺”的局面,終端市場消費者也不一定接受。”
在第一財經記者的采訪中,也普遍聽到二三線酒企經銷商嘆氣“錢難賺”問題。
“今年的市場情況一句話概括,就是‘有銷量沒利潤’。市場競爭太激烈了,各方面需要付出的成本也多。”上海一位沈姓經銷商人士說。
江蘇一位唐姓經銷商亦表示,市場好了,大家競爭更加激烈了,賣酒反而費力了。
山東溫河王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酒企漲價的背后,有難言之隱,房地產市場的帶動是首要因素。
“房地產價格的上漲,造成了房租成本的攀升。所有的煙酒行,以及超市的運營成本相應增加。終端市場原來的薄利多銷模式已無法滿足成本上漲需要。運營成本的上漲,促使經銷商向酒廠要更多的費用分擔。對于酒廠而言,原來的預算并不支持經銷商的這種需求,所以只能通過漲價來分擔這筆終端費用。”肖竹青表示,除了終端費用增加外,環保風暴導致的原材料漲價以及運輸用工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也讓酒廠不得不漲價。
行業擠壓式增長持續
不同于以往的白酒“黃金十年”,酒企躺著賺錢的時代可以說一去不復返了。目前白酒行業表面繁榮的同時,兩極分化的現象在加劇。
單看A股18家上市白酒企業,2017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30.21億元;累計實現凈利潤394.50億元,較2016年分別同比增長28.98%和42.57%。其中,茅臺一家公司的凈利潤就達到199.84億元,占據整個板塊的半壁江山。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透露的數據,今年1月至10月,白酒行業收入4834億元,同比增長15.5%,利潤總額827億元,同比增長36.8%,上市公司收入利潤增速好于整體。不過虧損企業仍有130家,占整個白酒規模以上企業1591家中的8.2%。
“行業新周期的重要發展特征就是‘擠壓式增長’。”在不久前進行的五糧液(77.900,-1.57, -1.98%)1218廠商大會中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表示,在名酒作為行業的價格標桿逐步穩定后,其他中高端酒將重尋品牌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李曙光對行業整體發展趨勢持“謹慎樂觀但偏樂觀”的基本態度。
“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中低端白酒一定是受到中高端白酒的擠壓,它們甚至也受到其他品類的酒的影響,包括啤酒、紅酒、黃酒、起泡酒等等。因為低端白酒的受眾是相對年輕化的人群。酒水消費忠誠度較低。當其他品類的酒水崛起,大量涌入市場,此類低端白酒的生存情況會更不好。未來價格型和價值型的差距進一步拉開后,中小型白酒企業的擠壓式情況仍會加劇。”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道。
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對此表示,目前白酒市場呈現三個特點:首先是市場整體向一線品牌靠攏;其次是全國性的白酒品牌價值凸顯,行業整體呈現健康增長態勢;然而白酒行業兩極分化趨勢仍然存在。
“當下行業的兩極分化是有特點的,主要體現在品牌與規模兩方面。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白酒,市場銷售火熱程度有目共睹,高端白酒順應消費升級將保持增長態勢;規模以上的中高端白酒品牌,受主導產品強勢帶動,抗風險能力高,且大都符合價漲量跌的消費趨勢,整體穩中有進;但規模以下的中低端白酒品牌,利潤增速不達預期,行業生存環境困難,競爭壓力偏大。”蔡學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