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國產葡萄酒的最新產量數據,整體而言葡萄酒消費的增長迅速,但國產葡萄酒的產量卻逐年下降,在進口酒的不斷沖擊下,國產葡萄酒該如何鞏固行業老大的地位?
消費增長飛速,為何國產酒產量卻逐年下滑?
近年來,由于受氣候環境變化、歐美后金融危機及全球葡萄酒產能過剩的影響,世界上不少國家的葡萄酒產業受到一定的沖擊,但世界葡萄酒產業發展總的趨勢依舊向好:葡萄種植面積逐步趨于穩定,優質葡萄酒產量緩慢上升,葡萄酒消費量穩步持續增長;葡萄酒消費和生產逐漸趨于優質化、高端化方向;新興經濟體葡萄酒生產和消費量增長強勁,對世界葡萄酒銷售的拉動作用明顯;亞洲將成為葡萄酒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
我國葡萄酒產量自2003年以來,葡萄酒產量經歷了十年的飛速上漲,而2013年開始,國產葡萄酒呈現逐年下滑趨勢。2016年全國葡萄酒產量達113.7萬千升,同比下滑2.1%。對比2012年,足足減少了24.7萬千升。據相關預測,預計2017年中國葡萄酒產量將下滑至101.5萬千升,而這個估值仍在不斷下降。
分析國產葡萄酒產量下滑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國產葡萄酒經過十年的飛速上漲,產量已經滿足當前市場需求,雖然逐年下滑,但整體趨于穩定;其次是進口葡萄酒的沖擊,2006年,進口酒只有10.98萬千升,到2016年,增加到63.8萬千升,十年的時間,增長了近6倍;最后是整個行業處于調整期,正在處理結構性過剩問題。
進口酒不斷沖擊,國產酒如何鞏固行業老大地位
近年來,整個大的消費環境在上揚,葡萄酒發展空間越來越大,對未來提供了無限可能。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相比以前更加理性,對于困難的估計也比較足,葡萄酒運作的專業程度在提升。
面對進口酒沖擊,國產酒首先要正確對待,深圳市智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惠認為,國產酒必須思考如何提升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可信任度,進而擴大影響,具體可以從質量、性價比、文化引導等多個方面入手。其次,要用戰略戰術調整應對價格戰,惡性價格戰只會拉低行業底線,這要同適度讓利消費者區分開來,才能保證長遠發展。另外,筆者也認為,國產葡萄酒同質化嚴重,應該從營銷上求新求變,品類創新,搶占葡萄酒的剛性消費市場,打造自身專屬的葡萄酒品牌和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