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從上游的品牌分化到如今中游,甚至下游,分化日漸明顯,尤其在疫情的影響下,分化在進一步加劇。作為酒類流通的關鍵參與方,酒商如何避免被“分化”淘汰,抓住發展的確定性?
1、酒商的三大分化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曾說過,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導致人口、區域、產業、收入的分化。酒類行業同樣如此,近年來國內白酒行業集中化趨勢明顯,特別是在疫情的影響下,也帶動了酒商的專業化和品牌化,加速了行業分化過程。具體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分為三大分化。
第一,品牌發展的差異,導致中下游酒商的分化。
早在深度調整期,酒業的集中和分化已經成為了不可阻擋的趨勢,而疫情的出現加速了這一分化的進程。這種分化首先體現在上游廠家的競爭中,近幾年,名酒產品和性價比高的產品已經獲得了的消費者廣泛認可,中小酒企則面臨著較為嚴重的生存問題。
延伸到中下游,這些品牌的經銷商發展也面臨著明顯的分化,抓住了名酒企業或者地方龍頭企業的經銷商,這幾年雖然也有疫情的影響,但是整體過得并不差,他們不僅有廠家的扶持,也有市場的保障,相反疫情也如同催化劑,讓投機倒把的酒商加速被淘汰。
比如近些年火爆的“醬酒熱”。在醬酒剛火起來的時候,抓住醬酒品類等于把握住了市場的未來,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醬酒品類也出現了品牌的分化。
醬酒研究專家權圖表示,2021是醬酒“分化元年”,具備大產業資本和名酒基因的醬酒企業戰略定位快速提升,部分中小醬酒企業仍未做出快速反應和高效動作,醬酒企業的分化和分層進一步加劇。在此背景下,其經銷商也出現了較大的分化。
在醬酒熱的需求之下,只有抓住優質醬酒品牌的酒商實現了質的飛躍,而只是抓到品類沒有抓取品牌的經銷商,可能面臨著發展還是放棄的十字路口。
比如前期,一些大品牌的開發商由于主品牌的帶動吸引了許多酒商入局,但由于開發商的實力不足,市場開發不夠,導致許多同質化產品積壓,價格變得混亂,品牌形象也收到了損害。
第二,運營模式的優劣,導致規模分化。
擁有一款好產品,就決定了這個經銷商有一個好的起點,但未來能走多遠,光靠產品是不夠的,真正做大做強,必須有一個適合自己的模式。
相比其他品類,垂直類的酒類連鎖發展十分快速,一年開幾百、幾千家店并不在話下,但大浪淘沙,過快的發展速度也帶來了很多遺留問題,這幾年,酒類連鎖商也發生了質的分化,有的被淘汰,有的收縮于一隅,有的上市后風生水起。
比如,作為領頭羊的華致酒行這幾年的發展不可謂不快速,根據最新數據顯示,華致酒行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9.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2.25%;實現凈利潤5.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1.33%。
第三,渠道差異,導致酒商群體分化。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線上渠道快速發育,一度成為“眾星捧月”的新興渠道。但由于行業特殊性,酒類新興渠道的發展也呈現了不同的趨勢,有的依靠線上平臺,殺出重圍,比如酒仙網的“拉飛哥”通過抖音等線上平臺帶貨直播,吸引流量,極大地助力了酒仙網的未來發展。也有的經銷商線上模式探索未成,線下渠道由于疫情發展受阻,經營規模萎縮了50%以上。
2、如何看待酒商分化?
以時間為坐標,回顧白酒行業20年來的發展歷程,酒類經銷商經歷了太多的困難與挑戰。
從2003年的非典、2004年電商興起,到2011年的酒駕立法、2014年限制“三公消費”政策影響,再到2015年以來的白酒消費場景、飲用場景的變化,直到2020年發生的疫情防控的常態化……這些外部環境的變化,成為導致酒商變化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消費者主導時代、信息和傳播多樣化的背景下、數字化、精準化營銷時代,酒商面臨的都是競爭維度的提升,完全靠人力和人數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需要的是精準和專業化。
從內部找原因,酒商的分化,很大程度上與老板的發展軌跡、發展理念、品牌格局、敏銳度以及價值觀等關系密切。
對于酒商說,首先是否足夠專一和專注,踏實走好每一步的人,即便不能一躍百步,但總有努力之后的回報;其次,審時度勢、及時調整,敢于打破路徑依賴和過往的經驗主義,不斷折騰也能獲得回報。
當然,選擇也意味著冒險,關鍵在于酒商能否看準方向,并且沿著這個方向堅持下去。這考驗的就是作為一個商業的眼光和價值觀。
在酒類商業體系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興起的大商和超商曇花一現,根本在于盲目的多元化,造成了資金鏈的斷裂。
此外,對于所謂機會判斷的失誤,比如電商,投資電商最后能成功者寥寥,但折戟沉沙者卻比比皆是,關鍵因素在于基因,靠差價思維做不大電商的發展。
再者就是一批品牌運營商的倒掉,根本在于內部組織沒有同步發育,短線套現思維,導致一落千丈,生意歸零。
3、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抓住確定性?
大浪淘沙,強者恒強,弱者愈弱。在這個分化的時代,我們要突圍,就必須抓到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
行業分化的背后其實是消費的分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升級加速,酒類的消費也隨之出現分層。李迅雷表示,過去中國白酒銷量跟GDP增速有很大相關性,GDP增速上升,白酒銷量也上升。但是2010年以后,白酒銷量開始出現下降,但結構性變化背后反映的仍然是收入的變化。
根據中泰證券食品飲料組的分析,高端酒的價格在不斷上升,大部分價格上漲是為了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為了滿足個人投資者對于品牌的需求,這實際更多是品牌的溢價。今后大消費仍然是較好的賽道。有能力的經銷商抓住消費升級趨勢下的高端酒,是可以把握住的確定性之一。
與此同時,要緊跟消費熱。消費是整個市場不斷發展的核心和驅動力,當前很多酒商雖然抓住了酒業熱點,比如醬酒熱,但靜下心來,圍繞用戶培育、消費動銷來做展開工作才能持久。
智邦達營銷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張健表示,只有消費熱才是醬酒持續熱的根本核心。在目前醬酒企業跑馬圈地的快節奏下,一方面需要把消費者的培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核心煙酒店、核心分銷店的工作也需同步啟動。
圍繞“非飽和”性原則,把一系列基礎工作做扎實、做透,讓團隊真正走向服務導向、用戶導向和廠商一體化導向。只有抓住消費者,才是真正地抓住確定性。(原標題:三大分化,經銷商如何找準發展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