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瀘州135家酒類企業正式簽約加入川酒集團。這次集中簽約,容納了瀘州市酒類骨干企業的88%。形成了一個擁有11000多口窖池,年產能16萬噸,存儲白酒40萬噸的超大型平臺。
瀘州市政府牽頭、四川省商業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川商投)參與組建的川酒集團加速整合瀘州酒業,形成川酒整合的又一個范本。而在此前,川發展、“宜賓酒”、“邛酒集團”,依托資本平臺、地域優勢、政府推動,分別形成一個個以整合酒業為目標的新型產業集團。幾種模式并行,川酒整合提速。
在酒業集中度日益提高的大趨勢下,川酒幾種整合模式無疑能夠為整個酒業提供范本,但其中資本投入模式、產業整合模式、品牌營銷模式頗具差異,誰能最終在整合酒業的道路上領銜長跑?
三大白酒產地推進酒業整合
川酒的三大基地,已經分別在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下,組建了以整合酒業為目標的新型平臺,或為股份混改,或為原產地域大旗下的產業聯盟。
今年6月22日,注冊資本10億元,由瀘州市政府牽頭、四川省商業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川商投)參與組建的川酒集團正式成立。按照瀘州市相關規劃,在十三五期間,瀘州白酒市場的目標任務是市場份額占全國的20%,占全省的50%以上,力爭通過5~10年時間,將川酒集團發展成為規模超千億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資料顯示,瀘州市共有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53家,此次整合135家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有108家,酒類骨干企業7家,占全市酒類骨干企業的88%。川酒集團正成為與瀘州老窖、郎酒集團三足鼎立的瀘州酒業“第三極”。
整合百余家中下酒企,目標千億產融集團,川酒集團成為目前最大的整合平臺之一。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強”。
實際上,川酒集團并非首個以整合為目的的產融平臺。此前,川酒幾個大產地,分別建立了不同的整合模式。
2015年初,為了更好地發揮宜賓酒地理標志保護的作用和打造宜賓酒品牌,宜賓市政府建議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酒促局)牽頭對宜賓酒資源進行整合,組建宜賓酒企聯盟,打造全省、全國知名白酒品牌。
同年12月,一個由敘府酒業、華夏酒業、國美酒業等宜賓市內28家白酒企業認購股份、抱團組建的宜賓酒類新星——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賓酒”)“出世”,該公司認繳股本金2.45億元,成為了中國首家區域酒企聯盟。
在這種產業聯盟形式中,28家企業作為一家企業的生產基地,把最優質的原酒供給一家企業,28家企業最優秀的技術力量集結起來服務一個企業……這在中國酒業發展史上“前無古人”。
2017年3月20日,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成都推出“宜賓酒”品牌及旗下6款白酒產品。在眾多業內人來看來,宜賓酒公司正是地方中小酒企抱團式發展的首個典型案例。
另一川酒基地邛崍同樣在推進整合,2016年年6月,由邛崍市建投集團牽頭,與8家白酒骨干企業共同出資組建成立了國有控股和民營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四川邛酒集團有限公司。據邛酒集團負責人介紹,組建國資主導的產業龍頭公司,旨在引領邛崍白酒企業創新發展,整體升級,激活百億產業的市場主體。
投資導向模式整合川酒
川酒正在加快整合步伐,除了基于地域之外,以控股酒業集群為目的的資本平臺也在形成,幾種模式并行,川酒正式進入“三國殺”的平臺構建時代。
四川發展酒業投資公司(簡稱“川發展”)正在成為一個有志于一統酒業的大鱷,其控股方川投成立于2009年1月,注冊資本暫為80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逾1300億元,規模體量分外龐大。川投的主要任務是,運用現代經營管理理念,進行股權投資和資產經營管理。按照四川省政府的思路,川投將成為四川乃至中國西部的“淡馬錫”。“淡馬錫”是指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其為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新加坡財政部對其擁有100%的股權,所謂“淡馬錫模式”,是指類似于淡馬錫的投資模式——淡馬錫依據授權對其所屬公司(淡聯企業)行使出資人職權的商業化主體。
川投已經與瀘州市及老窖集團聯合組建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并以川發展為主,開展四川酒業板塊的并購整合。
2016年初,行業盛傳“川發展”其已經與豐谷、劍南春、詩仙太白……等多家酒業企業進行接洽,商談投資事宜。
業內認為,依據川發展控股方川投模式來看,川發展對酒業的整合方式,偏重于投資導向的“淡馬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