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業很靚麗,資本在游弋。“業外資本如鯊魚般圍繞酒業游弋不斷,隨時伺機而動的狀態從未斷絕!然而近兩年,鯊魚們“飲酒不適”的案例卻層出不窮:先有維維欲售枝江、貴州醇傳聞,后有聯想將豐聯“四企”打包售與衡水老白干的果決,再有近日娃哈哈“一出一進”的迷之操作,以及海航堅持7 年之后開售懷酒的事實……都讓資本的“飲酒”態度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改變,至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信心十足、張口就來。
那么,這是否會影響業外資本對酒業的青睞呢?并不會!相反,我們認為資本飲酒在未來幾年還將進入常態化,頻次還會增加。這主要基于調整期后白酒板塊的整體向好與業績持續增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就上市公司而言,基本在2016 年起,大多數企業均幾乎都保持著20% 以上的增速,部分名酒企業及全國化品牌甚至增速更快,2017 年茅臺一騎絕塵觸摸600億門檻,五糧液躋身300 億位階,洋河不甘落后邁步200 億。前三強在今年前三季度已經達到去年全年水平,因此今年更進一步已毋庸置疑!與此同時, 汾酒、古井、郎酒、劍南春紛紛爭搶百億俱樂部“入場券”。此外,白酒良好的盈利能力、充裕的現金流和文化的持久動力也是其他產業難以媲美的重要特征,在整體經濟環境趨穩,大多數行業增長乏力之時,白酒的投資優勢顯而易見!因此,資本對酒的青睞,并不會因為個別失敗的案例而消失。相反,在此大環境上,我們認為資本還會以更高的頻次加碼酒業,天洋入主舍得,環球佳釀挾勢而出,阿里巴巴巨資牽手1919……無不佐證著資本對酒業的熱情依然保持著極高的火候。
但現實也提醒著資本需要保持應有的清醒,在原有行業能夠騰挪有度,但跨界而來卻不一定能玩得風生水起!特別是白酒,作為傳統行業有其自成特點的玩法,在管理運營、理念決策甚至情感關系等方面都有太多與其他行業大相徑庭之處。只有認真總結教訓,歸納經驗,厘清各自優缺點并能有效放大優勢、摒棄缺陷,才能讓資本與酒業的疊加成就更具想象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