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環境和行業環境的變化下,酒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在探討白酒業未來發展趨勢時表示,當前環境下,酒企應該力求創新,主動的、積極的去謀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
首先,體制、機制的創新和謀變是首位。在15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1家實際控制人是地方政府,很大一個程度上是國企。國企改革需要解決企業的決策機制和激勵機制問題,提升競爭力,更快的完成企業的調整和參與行業的整合。民營企業要解決制度性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了建立有效的企業制度和長效激勵機制,提高企業競爭力是改革的核心內容。
第二、轉型和結構調整中創新和謀變。任興洲表示,首先是明確發展定位,重新規劃未來的發展目標。同時,在調整期,要把握適度的規模和擴張的節奏,然后重新調整發展方向。細分市場,明確目標客戶群體是什么。是走高中低端還是高中低度都要考慮清楚。任興洲說:“有一句話叫市場永遠有機會,所以這個時候關鍵是我們怎么冷靜的判斷市場,找到我的目標客戶群體是什么。”
第三、品牌的創新與謀變。酒業一直談品牌問題,品質和親民,價值和價格的問題,就是想讓酒水物有所值,性價比最高。在大眾消費中推廣品牌戰略,重獲大眾消費者的認同感。“當前,我們要找到我們最適合的那個層次,品牌應更多的貼近消費者的情感訴求。目前我們的市場分化就證明了這一點。”
第四、產品品種工藝的調整與創新。產品創新要與時俱進,白酒消費在中國永遠不會消亡,但是需要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而且是變革性的創新。面對著年輕人,白酒如何去適應?這是提出的一個重大課題,要占領年輕人的市場,一定要求新求變,解決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贏得新的消費者。
第五、營銷方式的創新和謀變。渠道重建、重新建立廠商分工合作的關系,深化雙方的合作,各司其職,以提升效率。但未來怎么重構生產和消費分銷渠道之間的關系,不僅是酒類的問題,很多行業都有這個問題。比如說零售業,大量的進廠費、攤位費、堆頭費,零供關系非常的緊張,那么在未來,上下游的企業不抱團發展恐怕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