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聞:
11月16日,茅臺股價一舉突破700元大關,最高攻至719.96元,公司總市值也突破9000億元。
市場一片嘩然,16日晚間茅臺對外發布風險提示稱,“最近市場上的一些討論和觀點,尤其是關于公司過高的目標股價及估值均不代表公司的態度,希望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理性看待”。
隨后,茅臺股價開啟下跌模式,11月17日至11月23日這短短五天時間,茅臺股價累計跌去11.31%。1000多億元的市值就此灰飛煙滅。目前茅臺最新每股股價縮水至633.73元。
這幾天茅臺股份刷刷刷地往下掉,很多人忍不住狂歡:再跌大一點,看你還能漲的多高;還有很多人忍不住默默地狂歡:再跌大一點,又到了我買入建倉的好時候了。
茅臺股價,已經毫無疑問成為了資本市場最關注的熱點,因為只要跟好茅臺,一路可以跟著喝酒吃肉。所以,茅臺股份忠粉但斌敢張狂地說一萬億太少,感謝政府和國家給我們這么一個大金飯碗,未來茅臺還要繼續漲漲漲不停,這才符合茅臺股票的價值和潛力。
很多嗑瓜子的群眾,一邊嗑瓜子一邊湊熱鬧,卻不知道茅臺為什么能夠這么牛,股價比白酒老二五糧液68.46元價高出了近10倍。
茅臺憑什么能夠做到這些,用三組數據來告訴大家。
首先從消費數據來說,這是茅臺銷售的定海神針。
每年只有5000多萬瓶出廠,面對3.5億中產階級龐大的全體。
2017年,掌門人袁仁國也曾在臨時股東大會上對茅臺供求做過分析:2012年后,茅臺轉型,從之前的公務消費占比30%左右降到0.01%,同時,茅臺酒年出廠量在5000多萬瓶,而全國中產階級有3.5億人,供需失衡導致了市場上茅臺酒供應緊張。
麥肯錫發布的《中產階級重塑中國消費市場》報告顯示,中國上層中產人群占比將從 2012年的14%提高到2022年的54%,人群占比將從3%提高到9%,白酒有望充分受益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紅利。
其次從財務數據來說,這是茅臺股價的定海神針。
所有的白酒上市公司,都靠茅臺帶頭大哥活著。
根據渾水調研發現,截止10月31日,A股19家白酒公司的三季報全部出齊,這也基本上奠定了白酒業全年的競爭格局。
東財Choive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白酒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260億,同比增長2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95.6億,同比增長42%。19家酒企中,有3家營收負增長,3家凈利潤負增長,分別是金種子酒(600199)、青青稞酒(002646)、迎駕貢酒(603198),皇臺酒業仍在虧損狀態。
而在增長的酒企中,分化也非常嚴重,有13家酒企營收增速低于平均水平,11家酒企凈利潤增速低于平均水平。看來,在大數據的光鮮之下,有的酒企撐破肚皮,而有的酒企依然在餓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