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鄒城產區釀酒產業稿件調查和采寫的不斷深入,留給《華夏酒報》記者的是深刻的思考。鄒城作為孔孟之鄉,不僅有著千百年來的歷史文明和令世人崇敬的儒家文化,更有著與之相匹配的人文文化和優良的釀酒環境。這里釀酒歷史悠久,孔子、孟子都留下了對酒及其酒文化的千年詩篇和滿腔情懷,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更是飲酒賦詩,感慨萬千。
《華夏酒報》記者用了如此大的篇幅和筆墨介紹鄒城的歷史文化和歷史背景,不是故弄玄虛,而是在采訪中深深感到了鄒城歷史文化和酒文化的厚重。
然而,縱觀鄒城釀酒行業的現狀卻讓人有所失望。
首先,是釀酒產業發展的不平衡。在鄒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僅有白酒、啤酒兩大酒種,酒種單一不夠豐厚;
從消費習慣來看,鄒城地處“鄒魯圣地”,由于氣候及傳統等因素,當地居民更偏好飲用白酒,而在年輕人當中,喝啤酒的人數則占比重較大,再加上鄒城地處內陸三線城市,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葡萄酒、洋酒等新鮮事物難以被當地人接受,因此,除白酒、啤酒之外其它酒種所占市場較少。
其次,是鄒城產區內白酒企業之間發展不平衡。
在鄒城地區,由于龐大的市場容量,受到了許多外來品牌的青睞,除洋河、瀏陽河、古井貢、稻花香、店小二、牛欄山以外,周邊縣市的曲阜孔府家、兗州興達等都在鄒城安營扎寨。而在鄒城當地來看,始建于1887年的金鋼山酒業,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在遵循千年的釀酒規律基礎上,又不斷融合現代化的手段,在規模、銷量等方面成為鄒城地區白酒行業的領軍企業。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使其他在規模方面相對較小的本地企業發展速度放緩,因而造成了企業間的發展不平衡。
消費者的傾向性選擇也造成了當地白酒發展的不平衡性。多年來,金鋼山酒業注重創新,在市場、產品方面積極出新;貼近消費者,各渠道方面促銷力度較大;同時,企業注重宣傳,參與政府的宣傳活動,強化了品牌知名度;同時,金剛山酒業還熱衷公益,在當地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贏得市場及消費者的好評。而反觀其他企業,由于規模較小,思想意識不到位,往往把重心放在追求產品的銷量上,忽略了產品的推新與企業形象的樹立,因此未能及時跟進市場形勢。
作為當地的領軍企業,金鋼山酒業在吸引人才方面優勢明顯,企業也注重人才的培養。而其他企業比由于規模相對較小,往往安于現狀,對人才的吸引能力相對弱小,這也間接造成了地區白酒企業間發展不平衡。
《華夏酒報》記者認為,做人要誠、做事要精、建業要恒。鄒城地區的白酒產業想做大做強,需要開拓眼界,抱團發展,領軍的金鋼山酒業發揚帶頭作用,各企業之間互通有無,共同努力。
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精神,整個酒類產業才能健康發展,企業才能發展壯大,這是釀酒行業所一致認可,而又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