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專家閆治民先生評論珠江純生的廣告語“如果你還沒有喝過珠江純生,現在回頭還來得及”時說,一看到這句話就冒出一個念頭“你以為你是誰?”
這里想說的是,珠江啤酒的廣告語好壞不評論,但就閆治民先生做營銷多年對廣告的這種理解就讓我們感概——“我們都落伍了”!
啤酒是年輕人的嗜好,是激情的張揚和釋放。年輕人喜歡什么?如今年過40的人有幾個喜歡周杰倫的?但他的吐字不清反倒成了年輕人學習的榜樣,瘋狂進行追逐;90后,00后呢?他們喜歡什么?郭敬明的四部《小時代》靠誰的支撐獲得累計票房過10億元?
沒有叛逆,就沒有青春!
沒有屌樣,就沒有年少輕狂!
如果我們還停留在“珠江純生就是好啤酒,是中國名牌啤酒,是最好的純生啤酒”時代,珠江啤酒估計要進博物館了。
創新的本質就是試錯
從事營銷多年,只知道消費者的嗜好決定了品牌的生死。新一代的消費者喜歡什么不是以我們這種過來人的嗜好去決定的。
“我的地盤我做主”已經成為過去式,全民中性化的追逐剛剛溜走,現在又來到了一個滿街都是“偽娘”的時代!“去中心化”成為新的潮流要感謝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
消費者的這些變化體現在酒類消費上應該怎么對應?你以為你是誰?還真不好說,我就是那個不是誰的誰!
真正成功的營銷總是站在時尚的最前沿,脫離了現實語境的自以為是才真正讓人心生寒意。“小茗同學”這款校園飲料的爆紅是創意的成功,更是基于對90后、00后消費心態的準確把握,才讓其從校門口的窄眾渠道走向大眾,成為渠道展架上一道新的靚麗風景線。
在草根文化壓倒精英文化的今天,在網絡連接世界、連接你我的現在和未來的當下,啤酒肯定是草根文化的代言,因為精英一族是不屑于與啤酒為伍的,他們需要白酒的商務、葡萄酒的格調,就算喝杯啤酒也是簌簌口,與啤酒需要的豪飲無關,更對啤酒的銷量大增無絲毫貢獻。
那啤酒賣什么呢?其實我也不懂!因為作為非輕狂一族,我也OUT了!
只是覺得只要能夠打動消費者,引起消費者的關注,讓廣告能夠為賣貨服務,這廣告就是好廣告。至于他是靠“猛男”搏出位,還是因“偽娘”贏得眼球,對我等營銷人士來說,結果是沒有什么本質區別的。實,不管是廣告還是地推活動,指望付出馬上就有回報已經越來越不現實了。一個品牌、一款產品的推廣成功可能需要很多活動的疊加才會出效果,需要廣告不間斷的轟炸才有可能讓消費者知曉。那么,做那么多的地面活動是不是就不需要了?打那么多的廣告是不是因為節約費用就不用打了?如果都是這種心態,就不會有如此便捷的微信使用,也不會有馬云的隨習大大出訪美國了。
酒業的創新雖然不像電子行業那樣日新月異,博人眼球,但也涌現出了不少經典。創新的本質就是試錯,通過不斷的試錯獲得成功,因此,許多創新也是曇花一現,但這就是這些創新的宿命,是某一個階段的必然,不值得惋惜,更不應該批判。江小白的潮流小酒、洋河的微分子酒都是想做品類創新;巨剛眾酒,杜子健、吳曉波類的大咖借用粉絲賣酒都是依托互聯網這種先進的技術構建新渠道,也是很好的嘗試;小酒廠依托酒廠做特色旅游營銷,做旅游產品、定制產品實現轉型也是創新。
而有些酒企從組織架構入手,從模式變革入手來改組自己的團隊,變革合作的經銷商更是把改革由市場倒逼到企業自身的改革上,動作更大、系統性更強,可以說是動了大手術。譬如開口笑銷售公司借鑒快消品模式,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全面導入精細化,就是一個系統革命,構建了一個完全不同于過往的全新的賣酒模式,實現了企業自身的順利轉型。
只有變才是永遠不變的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中國的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我們的酒業同樣也進入了新常態。世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曾經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英國也識時務向中國拋出了橄欖枝,說明英國也認清了世界大勢,知道不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能逆潮流而動,要搭上中國這趟快車。說到底,大家都是明白人,尤其在這個信息透明化的時代,沒有什么東西是可以遮掩的。
所以才說,這個世界最大的不變就是變!
回到酒業的變革上,有的企業為了聚焦市場資源進行了人力精簡,變成精兵強將模式,講究的是以少勝多,更借助精英的力量及看重個人能力對企業的貢獻;有的企業為了做透某一個市場卻反其道而行之,招兵買馬擴大隊伍規模,為的是不給對手機會,喜歡以多打少,圍而殲之,不注重單兵作戰,喜歡兵團作戰;還有的做互聯網轉型,全面啟用年輕人,目的是保持企業的活力和創新能力,想成為酒業的弄潮兒。模式無所謂優劣,適合企業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打贏才是硬道理!
酒業受大環境影響,整體萎縮已經不容置疑,但大部分小企業的倒下卻給了大企業繼續增長的機會。今年的市場情況表明,越是企業的優勢市場遇到的困境越小,越是品牌力強大企業其銷售的增長越強勁,這就能夠解釋茅臺、洋河為什么能夠逆勢而上?為什么那些區域強勢酒企能夠繼續攻城拔寨?擠壓式增長在未來兩年仍然會繼續存在,強者恒強的格局一時難以改變。
中小酒企的機會就沒有了嗎?肯定不是!移動互聯時代就是小企業的春天,您們看那些活得滋潤的中小酒企都抓住了這輪轉型的機會,在產品上下功夫,在市場的靈活性上做文章。
最關鍵的是企業找到了自己生存下去的法寶,尋找到了企業的生存轉型之路。他們的方法就是移動互聯的嫻熟運用,做迅速成長起來的私人消費業務,通過特色產品吸引那些有個人消費能力的客戶上門訂購,通過私人訂制、私人封壇及特色旅游來搶占消費端。
所以你是不是OUT了?你的企業是不是OUT了?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是企業、市場、消費者說了算。在這個21世紀的中國時代,盡管我們的經濟增速“破了7”,告別了過往的高增長,但中國崛起已成定局,老牌帝國主義霸主英國,全然不顧鐵桿盟友美國的忠告,鐵了心與中國開啟“中英黃金時代”,因此,酒行業的冷風也會隨著中國的繼續發展成為過去,我們沒有理由不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所作為,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健。
潮流所向,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大企業的轉型沒有小企業的快,但大企業的資金雄厚、市場基礎牢靠,在此基礎上轉型創新,步子更穩健、輕松;小企業反應快,船小好調頭,抓住機會就能夠迅速得到改變和發展,沒有包袱和后顧之憂;但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還躺在過往的功勞薄上不思改變才可能被這個行業、這個時代所淘汰。
屹立在潮頭的才是弄潮兒,返璞歸真又未嘗不是移動互聯時代新的“潮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