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增長,光瓶酒加大布局中高線
沒有需求側的數量與質量的雙重增量,就沒有光瓶酒持續光大的今天。總之來說,光瓶酒的需求側起源于中國改革開放,起源于中國農民工進城打工潮。
“中國高歌猛進的城市化背后,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潮,主體就是農民工。這里無法清晰勾勒數億人的遷徙圖景,惟有個體形象揮之不去:有珠三角的女工、遍布全國的外地的哥、鑄造鳥巢奇跡的建筑工人、奇跡生還的礦工,還有開胸驗肺的疼痛,打工詩人的吟唱……”這是諸多媒體描述農民工進城的真實生活,他們雖然歷盡艱辛,但推動了中國城市化與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也撐脹了中國農民的錢包。
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決策層順應潮流,開始正面看待、積極引導農村人口流動的大潮。農民工的進城,也將光瓶酒市場帶入了城市,最終城里人與鄉下人的生活融合,消費理念與習慣也產生了融合。起初,農民工剛剛進城時喝的是5元光瓶,如今已經喝上了30元左右的“高級貨”。目前,中國社會出現了大量的農民工返鄉潮,國家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城里人逐漸迷上了現代時尚休閑的鄉村生活,城里人反璞歸真,也開始了向往鄉村。正是中國城市化的推動,現代城市與現代農村的彌合,共同推動了日常用酒的消費觀念,中高價光瓶開始成為被追逐的對象。
經歷了炫耀與面子情結之后的理性消費者,很大一部分愿意為優質產品付出更多,這也是當今社會大眾的生活水平提升與思想進步后的初步反應。對于光瓶酒品類來說,這樣的大環境促使了更多個性化產品的誕生,它們不再拘泥于傳統光瓶酒的價格定位,而是在多個全新的價格段尋找新機遇,這也促成了當下高端光瓶酒市場的日漸活躍。
過去幾年,眾多一線光瓶酒品牌完成了產品的一次、二次升級,一線光瓶酒核心產品逐步邁入30元時代。主打15元價格光瓶酒的牛欄山推出了2款零售價38元的京味濃香,甚至上市了108元高端光瓶酒珍品陳釀;老村長基本砍掉了10元以下的產品,且于2016年初推出了售價30元/瓶的新品“樂醇”;紅星二鍋頭推出售價89元的紅星藍界;干一杯推出了定價30元以上的劉關張,汾酒紅蓋玻瓶不再成為光瓶酒中線陣營的天花板。同時在傳統的價格競爭之外,酒企圍繞瓶型、瓶身色調、設計工藝展開的各種更迭換代和創新的做法讓光瓶酒獲得了更高的附加值,對于消費者來說,更加品質化的包裝和產品形象也讓他們在產品價格的認知上做出了讓步,轉而適應新的價格體系。
最近兩年,酒企對大眾白酒的定義標準發生微妙的轉變,傳統中檔價格帶產品陷入被進一步擠壓的態勢,如今眾多白酒企業將自己的大眾酒核心產品鎖定在100-200元價格區間,并以消費升級下的自飲需求發生轉變為由頭,開啟了新大眾消費時代,中檔價格帶白酒產品面臨升級或產品更迭的迫切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光瓶酒市場涌入了許多新晉勢力,更多的酒企開始搶占傳統中檔帶演變后留下的市場空間,比如今年豐谷酒業就推出一款終端定價為70元左右的光瓶酒產品,而西鳳星空375、李渡高粱1955、豐谷內壹等百元以上的超高端產品,更是為光瓶酒開辟了新的市場陣地。
城鄉流行一體化,從追求面子到追求里子,“光瓶酒變得不便宜了”并不是如同“狼來了”一樣的危險預警,而是光瓶酒品類在新時期下的一次順勢調整。伴隨著價格的上漲,光瓶酒產品在包裝、品質以及消費場景上進行著多方面的探索,將極大地豐富這一品類的市場活躍度和繁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