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市場的火,有目共睹,但老酒市場為什么火?老酒的機遇與挑戰,到底在哪里?老酒品類未來該走向何方?
第五屆中酒展期間,作為酒業資深酒商代表,北京輝發部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金貴在“首屆中國老酒市場趨勢論壇”上,以多年運營老酒產品的經驗分享了他對老酒市場的4大機遇與4個挑戰的判斷,并由此對老酒品類的發展提出了4點建議。
老酒市場的火熱,不用多說,現在“醬酒熱”的核心就在于“老酒熱”,因為老酒從業企業賦予茅臺金融屬性、投資屬性和收藏屬性,并且把這種屬性擴展到醬酒行業,所以帶起了“茅臺熱”、“醬酒熱”,實際上這是老酒的核心價值。
首先談談老酒的機遇,主要有四點:
第一,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簡單來說,有錢人多了、買得起了。第二,國民文化自信不斷提升。過去大家以喝洋酒、葡萄酒為榮,現在不一樣了,高凈值用戶結構發生了變化,最近幾年,高凈值用戶轉變為有思想、有文化、有知識儲備的一群人,這群人對民族文化的追求程度更高,而白酒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產品。第三,白酒消費人群意識的覺醒。你拿一瓶茅臺,大家會說這瓶酒很貴,但是你拿了一瓶80年代的茅臺,大家會說這瓶酒不容易搞到,這是一瓶老酒帶來的稀缺性、話題性。第四,老酒的收藏、金融附加屬性不斷提升。過去提到酒只有飲用價值,現在提到酒更多的是金融屬性、收藏屬性以及投資屬性。這種金融屬性的不斷提升,讓民間對老酒的追捧熱度也越來越高。
但老酒市場也面臨很多挑戰,主要也表現有四點:
第一,貨源問題。老酒長期依賴于再次回收,這些回收的老酒在不同的消費者家里,有著不一樣的儲存環境和儲存條件,鑒定問題很大。鑒定的核心在哪里?不在于我們這些機構,而在于酒廠。我們跟茅臺酒廠的人做過交流,他們很難對一瓶80年代、90年代的茅臺確定真偽,因為經過幾十年的不同收藏人群、不同環境等,貨源不穩定、品質不好把控,是老酒面臨的大問題。
同時還帶來兩個衍生性問題。一是食品安全問題。這瓶酒在樟腦球環境下存了十年,或者放到不同環境下儲存幾十年后,會不會發生變化?從食品安全角度講,這是一個潛在隱患,因為老酒很難溯源。二是稅收問題。行業流通需要增值稅專票,老酒現在除了賣之外,很難有進項票。我們曾經跟稅務局專門溝通過,能不能通過二手產品來處理老酒的稅收問題,沒有得到明確答復。我覺得行業協會可以牽頭做這個事,把老酒交易放到正常的稅收監管之下。
第二,是標準問題,F在雖然出臺了很多標準:有酒業協會的、流通協會的、還有收藏家協會的,都對老酒有不同的標準。但實際上,在老酒鑒定、飲用、投資、收藏上,還沒有成體系的行業標準。尤其是鑒定方面很難形成統一的鑒定標準,我們現在是掌握了一些經驗、技巧和市場長期形成的行業規則,但這些行業規則是否能夠得到酒廠、行業組織以及消費者的認可?這個問題也會限制行業的發展。
第三,是老酒的市場流通問題。在前些年的發展過程中,老酒的交易門檻相對較低,這些年逐漸提高,比如歌德盈香、曾品堂、華致這些連鎖企業,包括阿里,正在逐漸健全老酒流通規范。但不容忽視的是,由于前些年的基礎沒有打好,老酒從業的門檻過低,老酒從業人員的素質較低,造成現在有批量的80年代鐵蓋茅臺、假茅臺流向市場。
第四,是老酒市場香型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你看茅臺、五糧液和郎酒的價格曲線就能看出來。前幾天我們剛收了1995年、1996年的郎酒,市場價格3100元/瓶,但1995年、1996年的茅臺已經2萬多了,五糧液也是如此。同等年份、不同香型間的老酒發展是不均衡的。
現在提到老酒,發展速度最快的依然是茅臺,交易市場上一枝獨秀的也是茅臺。但白酒有三大主流香型、十七大名酒,發展不均衡也是制約老酒市場發展的瓶頸,對于單一香型、單一品牌的依賴性過強不是一件好事。我們公司原來80%的銷售額來自茅臺,但是這兩年我們調整了策略,從2018年開始,我們引入了釣魚臺酒,2019年開始引入其他醬酒品牌,到今年我們連清香、濃香都開始做了,因為我們發現單一做茅臺的風險越來越高了。
關于老酒品類的未來發展,有四點建議:
第一,未來老酒的發展應該走向專業化、品質化與品牌化。專業化就是我們要有專業的鑒定團隊、運營團隊以及對于老酒文化和酒文化有著深入認知的團隊,而不只是酒拿過來知道它是真的假的,你如果能講出來為什么喝這瓶酒、它的歷史是什么、1985年同期它發生了什么故事,這就是對消費者很好的內部輸出方式。
流通企業,在沒有行業標準的時候,應該建立自己的流通渠道標準。也就是說,這個酒要進入我的渠道流通銷售,消費者從我的渠道買到產品,一定要遵循我的標準,我的標準現在就是行業標準,我的標準就是消費者放心的標準,在這個基礎上就會形成品牌化,未來只有這樣的交易才能持久。
第二,老酒的供應流通環節會有兩個長遠發展的類型產品。一是復古酒,這實際上是老酒的衍生品,瀘州老窖、五糧液都推出了復古產品。復古產品是老酒情懷的衍生。二是真年份產品。未來市場上將有壇儲真年份、酒廠介入,還有復古產品,這對于老酒市場是非常有利的補充,而且能夠快速推進產品標準化,可以彌補老酒的缺陷。老酒不能標準化,但是壇儲年份酒和復古酒可以標準化,從市場角度來講是不錯的趨勢。另外,從流通渠道來講,未來酒廠可以進入到流通渠道。比如我今年儲存了三噸的瓶儲瓶裝酒,五年后投放市場可以優先自己的渠道和經銷商。
第三,行業協會還是應該盡快制定老酒行業統一標準,尤其是解決香型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比如我們可以提供指導意見,五糧液今年、去年和70年代的產品指導價格,還有郎酒70年代、80年代產品每過幾年價格增長多少。建立相應的標準,對于引導市場的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第四就是行業媒體的宣傳與引導。這個論壇是酒業家組織的,行業媒體應該積極發揮輿論引導作用,曝光不良產品、假貨、不良酒商,最近幾年發現很多行業媒體已經變成了廣告販子了,沒有做到行業媒體應該做的工作。按理說一些老酒產品的普及、老酒知識的普及,應該由行業媒體來介入,但是現在行業媒體基本沒做這些知識普及,未來應該由行業媒體去規范市場上眾多的陳年老酒收藏書籍,多做知識普及,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原標題:一個資深酒商的經驗之談:老酒的4大機遇、4個挑戰及4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