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費者對市場嚴重缺乏信任。
白酒的核心技術是釀造,釀造技術技術復雜,工藝繁瑣,而且對各個因素要求嚴苛,如:水質的酸堿度、糧食的淀粉含量,菌群環境等。但是,勾調勾調技術可以彌補釀造技術的不足,讓酒的品質都能大概一樣,同時勾調的成本與技術含量都很低。
行業門檻低,粗制濫造、假冒偽劣產品很多,如:有的產品仿造名酒包裝,誤導消費者。有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這點,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什么價位下的酒都是“勾兌酒”(特指純酒精勾兌的劣質酒)。消費者對市場嚴重缺乏信任,市場已經快被做濫了。
二、同質化極度嚴重。
白酒一是眾口難調,同樣的香型與度數,有人喜歡這個口感,有人喜歡那個口感。二是口感的辨識度很低,雖然各有所好,但都只是略微的偏好,就像20元以上的香煙,你抽不出來區別一樣。三是缺乏產品標準,不像買電腦等產品一樣,可以通過一些確定的指標,如:CPU速度、內存大小、屏幕分辨率、攝像頭像素等,來大致評判產品的價值,白酒的組分有2000多種,而我們能知曉與測定的只有幾十種。
回鍋肉的做法,100家餐館可能就有100種,有人喜歡這家的,有人喜歡那家的,無法評判哪一家最好吃,但如果有一家餐館因為各種原因,人們開始口口相傳,變得遠近聞名,那么其他餐館也許就會趨之若鶩,他家回鍋肉的做法就將形成行業標桿,變成最好吃的。白酒也如此,因為白酒的江湖格局與人們的思維定式等原因,白酒的同質化現象就變得極度嚴重。同質化體現在很多方面,如:名字、包裝、品質、文化、歷史、工藝、產地、廣告語等。
大家都在強調“產地尊貴、年代久遠、故事動人、口味復雜、包裝精美、高端消費”。不寫個“十年陳釀”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見人,不標個百元以上的價格都無人問津,不拿個高大上的包裝出來都沒辦法推銷。
三、暴利。
1、大家都在走“各級代理”模式,層層加價。
2、大家都在走“系列產品”模式,要擁有一個產品組合體系與價格體系(高、中、低端)。
3、大家都在走“廣告”模式,千篇一律的“高大上”。
4、大家都在玩形象價值,品質不是主要的價值指標。
這些都導致了白酒價格嚴重不透明與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