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酒是以蒸餾酒、發酵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可食用或藥食兩用的動植物精華,進行調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的、改變了其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露酒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各地流傳下來不少為大眾熟知的露酒產品。比如,山西的竹葉青酒,東北的參茸酒、三鞭酒,西北的蟲草酒、靈芝酒等。近年來,人們對健康和養生的重視,讓傳統露酒有了更大的市場空間,露酒的保健功能被重新提起,并逐漸拓展到健康酒領域。在大健康的風口下,露酒迎來了哪些契機,又該如何創新發展、擴大消費呢?
在近日舉行的首屆中國露酒高峰論壇上,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剖析了露酒的行業現狀:目前,獲得配制酒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有1265個,其中獲得保健食品批文的酒類生產企業431家,產品506個。2017年1—12月,納入到國家統計局范疇的規模以上其他酒生產企業245家(主要為配制酒),累計完成銷售收入400.3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5.31%;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6.4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5.20%。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潛力巨大但需補齊短板
宋書玉指出,露酒的發展潛力巨大,但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首先,宏觀條件有利于露酒行業的發展。據權威機構估算,到203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價值總量將達到或超過20萬億元。目前,中國露酒的市場價值總量約為500億元,在2030年之前容量或將增至2000億元。
其次,露酒未來空間廣闊。近年來,在酒業整體增長率僅為5%的情況下,保健酒卻保持了年均30%的高速增長;然而目前保健酒在我國酒類消費中的占比還不到3%,相對于國際上12%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意味著露酒行業有極大的空間可供挖掘。
三是行業競爭格局較穩定,新入局者將推動發展。隨著行業參與者的增多,露酒市場將更多地向多元化和高端化發展。
四是第二大品牌常年缺位,未來將出現“榜眼之爭”。目前露酒行業的現狀是,勁酒一家獨大,緊跟其后的多家企業均有意爭奪露酒行業的榜眼之位,但誰能勝出尚未可知。
五是露酒行業逐步朝規范化發展,企業開始在差異中尋求突破。
另據了解,今年,中國酒業協會和保健酒聯盟將制定保健酒團體標準。此舉有利于肅清行業發展環境,促使保健酒行業健康發展。
泛功能化助推露酒產業化與國際化
“從露酒發展歷史來看,最初只是作為藥用配制,如今,在保留藥用價值的同時,更具有食用價值和養生價值。”汾酒集團總經理譚忠豹說,這種泛功能化使得露酒有了產業化和國際化的潛質。因此,譚忠豹將中國露酒的未來發展總結成三個詞,就是“泛功能化、產業化、國際化”。
譚忠豹認為,中國露酒的價值趨向于泛功能化。從中國露酒的發展歷史來看,最初露酒只是作為藥用配制,比如竹葉青酒、勁酒都是健字號,有各自明確的保健功能。而現如今大多數的露酒,在保留藥用價值的同時,更傾向于食用和養生,逐漸就形成了露酒價值的泛功能化。
專家指出,其實從近年來風頭漸盛的健康白酒身上,就可以看出露酒泛功能化的必要性。人們以往印象中的露酒大都是具有某一特定的保健功能,雖然是保健作用突出,但也限定了產品的飲用范圍。如果消費者沒有這方面的保健需求,多半就不會考慮這個產品。而泛功能化則可使露酒更多的走向普通消費者的餐桌,“隨著‘調理’概念的普及,未來消費者在選擇露酒的時候,可能不再對其具體功能提準確的要求,而是會對它整體的養生價值、度數、風味、口感等因素做出綜合考量。”譚忠豹分析。
中國露酒的經營將趨向于產業化。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大健康產業將是未來最熱門的行業之一。從大健康產業的角度來看,露酒要做大,就要形成由產品到品類、由品類到產業的規;l展。露酒將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酒”,而是一個健康符號,這個符號能夠使露酒突破“酒”的飲用局限,促成跨行合作、產業聯動。
中國露酒的文化將趨向于國際化。價值的泛功能化,普及了調理養生的概念;經營的產業化,賦予了露酒健康的符號。而文化的全球化,就應該是露酒行業發展的必然。只有高度融入國際市場的產業,才能更健康、更快速地發展。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提升,國際舞臺上“中國聲音”越來越強。譚忠豹強調說,“我們要借勢造勢,一方面開拓露酒的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反向促進國內消費,形成露酒消費的健康潮流。露酒企業必須要擰成一股勁,形成合力,共同進軍國際市場。”
創新賦予露酒新內涵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標準化與評價分會會長么鴻雁指出,根據對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顯示,我國居民飲酒的城鄉差異不大,年齡、性別差距明顯,社會對飲酒健康化的需求越來越強。
業內人士認為,露酒產品眾多,創新空間大。據了解,現行的中國露酒行業標準是由杏花村汾酒廠股份公司牽頭、4家企業通力合作、幾十位酒類專家和技術人員共同完成的,從2012年6月1日開始實施至今。標準的完善,使行業發展更趨規范。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露酒也被逐漸賦予了新的內涵。
例如,企業從藥食同源材料中有效提取、提純活性物質,添加到酒中。此舉改變了露酒傳統的浸提、泡制、串蒸工藝,生產出來的露酒產品功效更好,品質也更穩定。勁酒在幾年前推出的毛鋪苦蕎酒,就是以苦蕎麥為主料,以及葛根、枸杞子、山楂、木瓜、羅漢果等原料,運用現代化數字技術,通過科學配比,使活性成分與酒體充分融合的創新產品。僅僅3年時間,迎合健康需求的毛鋪苦蕎酒就做到了勁酒10年才達到的量,充分顯示了創新的力量。
五糧液集團保健酒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郭賓認為,在傳統風味的繼承方面,中國白酒和發酵酒是露酒風味形成的重要基礎,氧化、還原、酯化、水解、聚合和美拉德反應是露酒風味形成的原因,要繼續加強研究。在技術創新方面,為了適應消費者多元化、獨特化、國際化的口感需求,要在依托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工藝、口感、風味創新。在行業協作方面,需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健全露酒各項標準,加強技術交流,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共創合作共贏局面。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范文來教授指出,面對新時期、新消費,露酒在生產技術的發展上應考量以下幾點:從風味角度講,露酒生產應該選擇香氣或口感特征明顯的藥食同源材料;從飲用習慣講,應該將“藥味”降低,口感舒適度提高,讓更多的產品可以走向餐桌;從產品個性化講,企業在選擇原料配比時應該注重產地特征,讓產品有明顯的區隔。此外,在科研技術方面,要強化露酒的功能研究,加大投入,實行聯合攻關,研究原料功能因子。在智能制造方面,要加大關鍵裝備的國產化率,研制具有我國特色的露酒智能化生產線。